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3月03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溢水镇“四个结合”牵手贫困户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3日  查看次数:次  
本报讯   2月中旬, 溢水镇天桥村段元华、段拥军、范祥高等15名回乡创业能人大户联合创立的“圆梦天桥人”扶贫帮扶微信群,成为村民热议话题,镇村干部介绍,他们不仅与村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象,还组团投入资金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解决贫困户无力建新房的困难。  
       溢水镇针对各村、各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农户自身差异大的特点,在推进精准扶贫中,创新扶贫机制、手段,坚持“四个结合”,大力实施发展百家市场经营主体,实施千户房屋改造,带动万人脱贫致富“百千万” 工程,收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截至3月2日,全镇共吸纳210名能人大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他们共结对帮扶贫困户565户,支持近百家贫困户建新房或进行房屋改造。
       坚持精准到户与片区开发相结合。按照“因户制宜、规划先行、同步实施、整村推进”原则,将精准到户与片区开发融为一体,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在健全完善全镇2739户6658人贫困人口档案基础上,对1022户缺产业、754户缺技术、1721户缺资金的有智力无劳力、有劳力无智力、有能力无实力的贫困户,通过股份合作、大户带动、政策输入、抱团发展、劳务输出、巧手致富6种模式进行帮扶;对336户低保户和311户五保户,实行政策兜底,社会保障。在扶贫中加大片区开发力度,因地制宜,逐村逐片科学制定整体规划。结合城镇带建设,启动了苦桃河片区、川圣片区、金柏松片区开发,水、电、路、网、堰、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生态搬迁与村庄整治相结合。该镇按照“政府引导、村级组织、农户自建”原则,整合政策项目,采取“易地搬迁、就地改建、集中安置、住房保障”四种方式,全力推进千户房屋改造;整合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等项目,对有意愿搬迁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随弯就势,对468户贫困户就地实施拆旧建新;对1244户贫困户实施房屋美化亮化改造;在庙梁、陈家铺等11个村,规划新建集中安置点17个,按户平面积80平方米集中新建公租房176套,集中安置248户贫困户及周围农户进行建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村建设,做到村村通客运,村村通网络,户户通广播,户户通自来水,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家家有安全住所。
  坚持农户增收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壮大百家市场经营主体,长抓茶叶和核桃,短抓畜牧、蔬菜和食用菌,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助脱贫。以千头郧巴黄牛、万头“亿竹园”黑猪、十万只“鸟立方”蛋鸡、佳鑫牧业等为龙头,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和山场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猪及家禽养殖业。目前靠市场主体、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农户养殖牛、羊、猪、鸡等17780只、蜜蜂176箱。以金柏松片区和苦桃河片区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原有3500亩茶园管护同时,新建茶叶基地1000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家,培育茶叶产业市场主体10个。整合土地治理等项目,以燕子山、五房沟、天桥、杨家坝等村为重点,新发展核桃基地500亩、苗木基地200亩、楠竹基地300亩,成立林特专业合作社4家。依托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150亩、露地蔬菜800亩,栽培食用菌150万袋,实现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
  坚持政策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通过加大扶贫政策输入,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壮大贫困户发展后劲。积极引导当地能人大户,发挥“富带穷、能带弱”作用,寻求全社会力量进行帮扶,为精准扶贫注入新的活力。天桥村是溢水镇边远极困村,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干部积极联系该村15名能人大户结对帮扶21户贫困户,扶持发展养殖业和茶叶种植,组团投入资金25万元,建设集中安置点,解决10户贫困户住房困难。 
       (苗东升   廖祖平   李   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