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3月1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带”绕山乡——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纪略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0日  查看次数:次  
  我县地处秦岭大巴山的内陆深山,群山耸峙,交通阻隔,落后的交通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落后面貌,我县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工程来抓,确立了以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乡村道路为延伸,全力打造县内“两小时交通经济圈”的战略目标。
高效推进抓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县迅速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通过“政府推动、政策调动、项目带动、舆论发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凝聚了建设的巨大合力,工程所到之处,无论是路基建设,还是征地拆迁,广大群众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营造了心齐气顺、共筑致富路的良好氛围。短短几年时间,县乡财政挤、项目资金切、联村单位献、“一事一议”筹、社会捐赠集,多渠道筹资9000多万元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截止去年底,全县已建成通村水泥路2966公里,254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实现了通达率和通畅率两个100%。农村公路建设成为我县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群众受益面最广、拉动效益最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推动全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玉带绕山转,高路入云端,新村美如画,路畅人心欢”是公路建设改善新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长效管护建机制
  为构筑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新格局,我县明确乡村两级公路建设养护责任,县财政在打足预算基础上,按照每5公里1名养护员、人均年补助5400元的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00名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公益性岗位,实行定岗、定责、定人、定路段“四定”模式进行日常管护,建立了村监管、乡督办、县考核三级联动管养机制。目前,全县的通村路养护措施到位,通行通畅率达95%以上,实现了从“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的转变。
畅安绿美创品牌
  我县农村公路大多临崖临水,多数路段属于高危路段,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我县坚持“安”字为本,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针对农村公路路面沉陷、防护警示不到位等问题,对全县所有通村公路及桥梁排查隐患,分类建档,启动安保建设工程大会战,在具体实施中把握“一个原则”,即“先评后治,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十六字原则;实施“两种手段”,即生态防护和工程防护;强化“三个结合”,即工程实施与新建工程、与小修保养、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严把“四个关口”,即严把计划关、设计关、监督关、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对上争取、县级自筹、社会捐助等方式,投资5360万元对2680多公里的重点路段建设钢护栏、防撞墙、防撞墩及安全警示标志,为农村公路构筑了“安全屏障”。坚持“美”字当头,重视农村公路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示范路和精品示范路建设进度,提高绿化层次和品位。2012年以来,共筹资500余万元对全县1000余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植绿和护绿,绿化率达80%,绿色生态、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一条条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推介竹山的品牌和名片。(费华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