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3月12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农耕扶贫”唤醒乡愁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我相信我的农耕扶贫项目能够打动人,但没想到能够引起这么广泛的共鸣,短短88个小时众筹资金就突破100万,平台线上关注、参与讨论和直接打我电话要求投资的近2万人次。”3月10日下午,县神武道农场场主王仁生欣喜地告诉笔者,“吸引众多投资者的是农耕扶贫和乡愁情怀,也说明竹山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秦巴山贫困片区,投资生态农业、走农耕扶贫的路子是能赢得市场认可的。”
  神武道农场位于秦古镇独山村,王仁生所说的农耕扶贫项目是一个名为“找回农人尊严的农场”的互联网众筹项目,由他委托国内最好的生活风格型众筹平台“开始吧”于3月6日上线启动。
  今年步入知天命之年的王仁生是中国第一批下海创业的公务员。1993年,他从县计委辞职,先后当过企业法律顾问,销售过汽车,开采过河砂,修筑过公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浓烈。2009年,他看到故乡的青壮年农民出门打工,老弱病残留守家园,仅剩老农耕地种田,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难变钱,或者小商贩压级压价,卖不到一个好价钱,萌生了回家乡创业,既带动乡亲脱贫致富,又能让家人和城里的朋友吃上土鸡、鲜蛋、糙米等绿色健康食材。2011年,他回到故乡独山村兴建生态农场,从国家种源保护基地引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大鸡和白羽乌鸡种鸡、郧巴黄牛种牛,以给老乡提供种苗、技术和购销服务的方式,扶持和鼓励乡亲们遵照古法耕作、放养六畜、采摘山野菜,家庭农场现有近600亩水田旱地、近9000亩山林,先后与临近8个乡镇230多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其中贫困农户近200户。在抓生产的同时,王仁生把更大的精力放在网络营销上,他先后与多家电商合作,不仅解决了卖难,还争取到比较好的价格。
  王仁生说,在这个让人不放心食品安全的时代,有必要发现、留存和放大古法农耕的价值;在这个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应该有扶贫济困的公益情怀;作为竹山的一个游子,更不能忘却反哺家乡的责任。他相信,借助互联网的魔力,通过商业把农耕和扶贫结合起来,能够更好更持久地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去年秋天,王仁生委托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设计团队现场考察设计,并于 1月20日开始施工,改造升级神武道农场场部,(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