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4年3月来到这座小城的。尽管当时正值春暖花开,但小城给我的印象却是山寒水瘦,贫穷落后。小城被群山环抱着,但山却是荒秃秃、灰蒙蒙的,几乎看不到绿色;水也是绕城而过,不但没给小城人民带来福音,相反每年还有不少人命丧堵河。还有就是那大街小巷的泥泞小路,到处坎坎坷坷,时常都浸泡在黄色的水浆中,每当车子疾驰而过,倘若避之不及,就会溅上一身的脏水。
三十多年来,小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已经旧貌换新颜。高楼大厦巍然屹立,商铺门店琳琅满目,酒楼饭馆风风光光,影视娱乐红红火火。虽不敢与繁华热闹的大城市媲美,但她也别具特色,身在其中,尽享愉悦。
小城的开创性建设,应该是从修建纵横大道开始的。随后便有了县体育中心,有了堵河二桥、三桥,有了邓坪、鱼岭、通济沟工业园,有了千福广场、世纪广场、盘龙上河城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尤其是将南门山开发成南山公园后,县城居民又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礼拜天或节假日,人们拾级而上,既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也有奇花异草、鸟叫虫鸣,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堵河是竹山人民的母亲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聪明的竹山人发挥堵河落差大、来水量充足的优势,招大商、招真商,不仅相继修建了潘口、龙背湾、小漩、松树岭等一大批水电站,还建成了堵河源、武陵峡、女娲天池、城市景观水系工程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大大提高了竹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县城中心的面貌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大街小巷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市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那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脏水的现象几乎看不到了;去超市购物,人们也能自觉排队等候,很少有人大声喧哗;假若去赶公交,常常会看见一些年轻人主动为老人或残疾人让座,更不用担心钱包不翼而飞了......
小城的夜景就更加迷人了。华灯初上,堵河两岸的高大楼宇在霓虹灯的点缀下,光彩夺目。堵河的水,清凉而谧静,偶尔有风儿吹过,留下了片刻的涟漪。岸边树影婆娑,草坪宽阔,与堵河广场融为一体,优美如画。忙碌一天的小城居民晚饭后,都喜欢来到纵横大道散步,欣赏堵河两岸迷人的夜景。那些爱运动的人们更是如鱼得水,有的遛弯、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打羽毛球。喜欢跳广场舞的人们则聚集在一起,举手伸腿,轻盈地“蹦嚓”。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竹山儿女用智慧和勤劳,让小城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楼变高了、路变宽了、街变净了、人变富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也不邀而至,特别是“十星级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成为竹山的一块金字招牌,让整个竹山人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授予竹山“十星高地·秦巴强县“的发展大旗,竹山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竹山速度”谱写着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