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5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专家的肚倍情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7日  查看次数:次  
王太新,是文峰乡塘湾村肚倍种植大户,但他被当地人称为肚倍种植的土专家。他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从一人种植肚倍树,发展为全村群众种植肚倍树,让昔日的林间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
  王太新的肚倍致富创业之路始于1989年,当年刚从学校毕业的王太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文峰乡山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开始尝试着种植肚倍。
  开始几年,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再加上缺少相应的科学技术,王太新的肚倍几乎全部绝收。但是憋足劲的王太新没有轻言放弃,他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虚心学习研究才知道,肚倍是一种奇特的动植物结合体:冬天的时候,“肚倍虫”就会藏在苔藓里过冬;到了春天,它爬上肚倍树产卵,叶子上就会长出肚倍,所以树、虫子、苔藓一样都不能少。通过潜心钻研,王太新的肚倍种植终于迈入正轨,让他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了真正的“肚倍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致富后的王太新并没有忘记乡亲们。王太新决定带领群众共同种植肚倍。2000年,他组织当地的乡亲们种植肚倍,并在林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始种植60多平方米的苔藓,进行了蚜虫放养挂袋实验,逐步掌握了技术以后,以前不太挂果的肚倍林开始长满果实,当年就获得了丰收。
  “我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林业局的帮扶下致富了,但我不能也不敢忘记周围的乡亲们,带动他们致富是我应尽的义务!”这是王太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2年,当他看到贫困户谭文清、谭文兵致富无门,便主动带领他们栽种肚倍,无偿为他们提供树苗,扶持他们发家致富。几年来,谭氏俩兄弟共发展肚倍300多亩,年均增收达到4000余元。
  “要想做大肚倍产业,就应该坚持科技兴倍。”王太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慨道。他与本村27户肚倍种植户签订生产技术服务合同,免费为他们进行肚倍蚜虫挂袋放养服务,肚倍成熟后按市场价回收肚倍。为了组织农户规模化生产,更好地发挥基地效应,2007年5月王太新组织27户肚倍种植户成立了肚倍专业合作社。在王太新的带领下,借省林科院在文峰乡开展肚倍高产稳产课题攻关试验之机,文峰乡先后建立肚倍高产示范园500亩,丰产核心基地2000亩,改造野生角倍基地10000亩,全乡十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20多户。(周立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