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嘉庆年间,官僚地主大肆侵占农民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此时湖北襄阳出了个白莲教徒、女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聪儿,不久其势力席卷鄂西和川东两地,朝廷下旨剿杀王聪儿。一日,朝廷领兵元帅德楞泰率人马追杀王聪儿,遭到王聪儿伏击,打得德楞泰屁滚尿流。德楞泰的手下打仗不行,掳掠百姓却很是拿手。当他们兵退两河口时,王家计划破小财免大劫,于是备好酒席,拉起“欢迎领兵大元帅德楞泰莅临”的横幅,鞭炮锣鼓齐鸣,热情感化了德楞泰,他们也就不好意思洗劫王家了。
酒宴前,德楞泰参观了王家厨房,厨房里的切菜砧板是由制作的很老的豆腐经过高压而成,其好处是切菜没有木屑。王应魁为了讨好德楞泰,说自己的砧板不怕刀子砍,就像德楞泰士兵用的盾牌。德楞泰一想,你这不是骂我带的是豆腐兵吗?照着王应魁的脸就是一耳光。王应魁实在觉得冤枉,他思来想去,悟出了一个道理:我这就叫有钱没势,官、权、钱三个字我家缺了俩字,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有钱有势。于是乎,他想到了做官。
被打受辱虽然悲哀,但生意还得做,钱还得赚,王氏继续着他们的事业。一日,王应魁、王应荣兄弟在襄阳城听闻襄阳籍朝廷重臣单懋迁要在老家造府邸,正托人去深山打探购买木料事宜,王应魁对二弟说:“我家要做官,要出人头地,这一宝就要压在这老爷子身上了。”晚上,兄弟二人就找上门去,单懋迁的管家仇二爷爱理不理地接待了这对不速之客。直到王应魁递给仇二爷一张二百两的银票,仇二爷才透露了单大人建造府邸的真实情况,接着王应魁说:“单大人建房的木材我包下了。”仇二爷见他们是生意人就问及价格,王应魁说:“你还没见货说什么价?待来年春汛我放排过来货到再说,保证不误您大事。”仇二爷心想,你不说价,等你货到地头,我砍你价你也逃不走。
这个冬季王家的中心工作就是砍伐木材。那时候砍伐木材不用砍伐证,也不用缴纳育林基金,他雇佣两河口的乡民大肆砍伐原始森林,专拣那粗壮高大的红心杉木和楠木锯拉斧砍,不久就把两河口的树木砍完了,还嫌不够,又隔河向东砍到了九华山,由泗河向西砍到了竹溪的烂泥湾,向南砍到了峪峡、驴头峡。直到春节前后,王家庄园附近的河滩上、场坝里到处都堆满了木材。
他们把砍来的木材按优次分开,优质的发给单大人,次等的供应给汉口、襄阳的木材商。等到堵河和汉江洪水期,每五十根打一木排,整整一千木排,头排到了黄龙潭,后排才在两河口出动。王应魁兄弟在头排未动之前就坐船抵达了襄阳,到襄阳后,他们找到仇二爷,拜见了正告假回乡的单大人。单大人见是木材商来了,问价格几何?王应魁说:“单大人上替皇上当差,下为老百姓谋福,您是有功之臣。如今您在家乡新起府邸,草民我准备了千吊木牌,算是对您的一片孝心,还谈什么价不价的?”经过一番推让,单大人说:“老夫新造府邸,你王老板慷慨解囊,我受之不当,却之不妥,日后若有什么为难之事你尽管开口。”此话正中王应魁下怀,但嘴上却说:“岂敢劳驾大人!在下告辞,我去照看木排拢岸。”说完抱拳哈腰退身出来。
三天后,一千吊木排全部到了襄阳汉江码头。一吊木排上前头一人拨桡撑篙,后头一人掌舵稳艄,一千吊木排就有两千个放排工,王应魁命他们把五万根木头搬到单懋迁建房工地上堆码得整整齐齐。王家兄弟的举动着实感动了单大人,他命仇二爷去襄阳城里酒店安排宴席犒劳这些放排工,并在府内安排酒席招待王氏三兄弟。晚上单府酒宴备好,却迟迟不见王氏三兄弟到来,单大人问仇二爷怎么回事,仇二爷说王家兄弟讲信用不会食言,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耽误了。说话间,王应魁领着老二、老三风风火火赶到单府,单大人问他们为什么迟到,王应魁回说:“这么多人在不同的酒家吃饭,我们赶着去一一结账,路上耽误了,失礼失礼。”单懋迁指着仇二爷:“我不是叫你去招待客人吗,怎么他们自己去结账了?”王应魁接过话头:“大人,这些都是我雇的人,不能让你破费,你家这桌酒席我们兄弟仨就不客气了。”这席话说得单大人哈哈大笑,笑声中大家入席坐定喝酒,酒至数十行,王应魁泪珠滚滚,单大人问其故,王应魁从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说到好心款待德楞泰,却反遭他一耳光,由此又说到王家有钱没势受人欺,话语间透露了王家想做官的想法。单懋迁是什么人呀,他一下子就听出话外音,他说朝中无人难做官,那考试也不是好考的!不过朝中有规定,有钱可以买官衔(虚职),但买官委实不好听。王应魁借酒壮胆无所顾忌地说:“我不是有你单大人在朝吗?”单懋迁说:“你这样吧,今年乡试、府试、会试时你王家派人参试去,只要是能过前几试,老夫保你殿试。”
事隔两年,仇二爷来到两河口,说单大人从京城寄来一封书信:慈禧老佛爷建造颐和园正缺做柱子的木料,王老板能否弄来前年我们家建房同样的木料,送到颐和园工地,有可能保你家出个官。王应魁想这是天大的幸事,满口答应了,随即把砍树的事情交给了二弟,王应荣也着实负责,专挑山里笔直的大楠木砍了几千根,精挑细选一千根准备送京,从此楠木在竹山便销声匿迹了。
押运木材进京是王家头等大事,王家老兄弟三个,下一辈兄弟十人,由谁担此重任非常重要,人人都有私心,都想出任。管家柯正夫出一个主意,拈阄儿!这样谁都没话说。于是,王应魁命账房先生魏四喜写阄,魏四喜稍做了一下手脚,让王应魁大儿子王立清拈着,大任就这样降落在了王应魁父子身上。王氏父子押着楠木由堵河而汉江,由汉江而长江,由长江而海河,最后从天津卫转陆运到北京颐和园工地。单懋迁提前得知王家父子押树到京消息,特相请慈禧老佛爷去颐和园工地视察工程进度,恰好遇上王氏父子,父子俩吓得齐齐跪倒在地,单大人主动打招呼:“王老板,你们这不远万里送树进京,着实辛苦了。”王应魁战战兢兢地回话:“在下回禀太后老佛爷、单大人,山野小民能为建造颐和园以尽绵薄之力,实乃老佛爷恩泽浩荡,小民三生有幸,何言辛苦!”慈禧太后见单懋迁对这二人这么熟悉问:“单爱卿,他们是谁?”单懋迁:“回禀老佛爷,他们是我湖广至亲,家住郧阳府竹山县,闻得朝廷建造颐和园,专门捐赠廊柱梁木来京城的王应魁父子。”老佛爷听说是来捐赠木料的,心里暗喜,高兴地对着单懋迁说:“他们这么远来捐赠木料也挺不容易的,既然王老板为国一片忠心,我们也不能亏待他们,问问他们有什么需求。”单懋迁得人重礼,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对老佛爷说:“王老板是个勤俭之人,家资殷实,家中也不缺什么,只是缺个一官半职的人。”老佛爷对单懋迁说:“我记得顺天府好像有个缺吧?由他们补上就行。”说毕上了车辇转身。单懋迁连说:“老佛爷圣明,臣代他父子谢老佛爷恩典。”直到单懋迁叫王应魁父子起来,把官职解释明白,王应魁才想起请单大人喝酒,在酒楼三人敲定由王应魁之子王立清任顺天府尹。酒毕单大人领着王家父子去了顺天府,送王立清就职,王应魁在顺天府打点了有关官员,玩了半月回湖北竹山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