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借款6万元买羊羔50只,建起标准化羊栏80平方米,今年已发展到80只,其中能繁母羊20只。”窑沟村四组贫困户王安丰脸上乐开了花,到年底能出栏山羊30只,收入可达3万元。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城关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采取“农村合作组织+贫困户” 、“致富能人+贫困户”、 “龙头企业+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让贫困群众既易地搬迁“上楼”,又在本地就近“上岗”,同时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在这里种植香菇特别省事,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看好水和温度就行了,合作社联系好商户统一收购,基本上不用承担什么风险。”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的蒋耀亭兴奋地说。刘家山村成福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种植模式,吸纳本地20多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仅在香菇基地务工收入达到1.5万至3万元,去年合作社共支付贫困户劳务工资30余万元。
城关镇二道坊村残疾人、种养致富能人陆龙武,结对帮扶陆龙清等14户贫困户,为其无偿送去鸡苗2400只。他采取跟踪做好饲料配方、疫病防治、成品鸡销售等服务方式,确保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三组贫困户姜德明家有3口人,今年实施林下养鸡600只,收入可达4.8万元,当年就可脱贫。贫困户张明亮3口人,陆龙武将他和他的父亲安置在茶场务工,年收入3万元。
刘家山村引进江苏客商投资500多万元,注册成立湖北南水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茶叶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引进两条生产线和加工设备32台(套),流转茶园100多亩,利用当年茶叶生产红茶和提炼茶多酚。流转茶叶地的农户不仅有稳定的流转费收用,而且春秋通过采摘鲜叶挣钱,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去年初以来,该镇在迎丰、窑沟、桥儿沟等村栽植核桃、杏李等干鲜果达5000亩,在刘家山、桥东、窑沟、虎山等村发展露地蔬菜3500亩、新建食用菌生产大棚4个,年生产食用菌20000棒。窑沟村四组村民李义寿,发展雪桃、枇杷2亩、花椒1亩,三年后,预计年收入可达到8万元。
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城关镇强村富民的新路子。通过土地流转、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合作社促动的办法,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村、经济强村。已形成“村村有富民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产业扶贫“拔穷根”的目标。(党世根 刘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