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工作者赵康成
4月上旬,从国家人社部传来喜讯,我县南水北调办主任赵康成被授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工作者”。全国摘取这一殊荣者60人,全省8人,全市仅3人。
从组建之初的“一片空白”到工作“屡有亮点”,赵康成在担任县南水北调办主任五年里,带领大家“斩关夺隘”,用担当与奉献护绿堵河,将责任与使命融入“北送清水”。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竹山有总投资5.07亿元、35个项目入列。按照规划要求,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竹山的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厂必须建成。
当时,县委、县政府将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和9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交给了县南水北调办。任务艰巨,时不我待。2012年7月开始,赵康成带着仅有的3名工作人员,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为抢时间,他常常是白天跑乡下,跋山涉水实地勘查;晚上又不顾疲劳,汇总情况,分析数据,往往忙至夜深,给专家科学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经过不懈努力,14个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在发改部门评审批复中获得了主动,及时争取到了国家投资计划,为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赢得了宝贵时间。
项目实施中,他始终把“投资省、质量优、效果好”作为检验标准,格外注意施工方案的优化。在对个别早期选址原本十分困难的项目优化中,他付出了更多辛劳,也逐渐成了“行家里手”。2014年7月,得胜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因河道改造项目未能如期实施,原来的选址、设计,面临着施工难度加大、运营风险增加等难题。当时,有人建议沿金莲洞一带铺设管道将污水输送到相邻的秦古镇污水处理厂。为了论证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赵康成与两乡镇相关人员一起,冒着烈日酷暑,扛着勘测仪器,穿峡谷、趟河水、钻荆棘……经过三四个小时艰难跋涉、实地勘测,获得的第一手详实资料证明,往秦古镇铺设污水管网的方案不可行:铺设的8公里管网,路线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太高。经过多方反复比对,最终确定在原址建设。可是,由于河道改造项目没有启动,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处理必须重新设计——要么花20万元采取夯基处理,要么花60多元万采取桩基处理!为节省投资,赵康成又费了不少周折,运来一辆夯机进行试验。由于污水处理厂址淤积泥沙深,附近又有楼房等建筑物,不能实施强夯。科学试验证实,选择桩基施工方案属最佳选择。如今,投入运营的得胜污水处理厂表明,这一施工方案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项目建设中,赵康成耗费大量精力,忙于施工协调工作——对接部门、办理手续、征地拆迁、化解矛盾。2014年12月的一天,官渡镇污水处理厂的施工被数十名村民打断。原来,他们听信传言,认为污水处理厂对居住环境有不良影响。得知情况后,正在另一处工地的赵康成火速赶到现场。他与镇领导先倾听村民心声、沟通思想,随即确定10名村民代表,一同前往日处理3万吨污水的城关污水处理厂参观。百闻不如一见,让村民代表想不到的是,城关污水处理厂内绿树如荫、运行安静;经过曝气、搅拌、沉淀等流程处理后,污水变为清流排出,空气中也没有异味。见大家心里的疑云消散,赵康成趁热打铁:“官渡污水处理厂将建成花园式厂区,也将成为你们身边的一道风景!”下午,10位村民代表高兴而归。在村民支持下,官渡镇污水处理厂顺利施工,一年里建成运营。
五年来,赵康成总是冲在第一线,日夜奋战,风雨无阻。正是凭着他的努力与拼搏,去年全县9个污水处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不仅建设质量走在了全市前列,还带动了规划内35个项目完美收官,使堵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
从组建之初的“一片空白”到工作“屡有亮点”,赵康成在担任县南水北调办主任五年里,带领大家“斩关夺隘”,用担当与奉献护绿堵河,将责任与使命融入“北送清水”。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竹山有总投资5.07亿元、35个项目入列。按照规划要求,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竹山的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厂必须建成。
当时,县委、县政府将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和9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交给了县南水北调办。任务艰巨,时不我待。2012年7月开始,赵康成带着仅有的3名工作人员,投入繁忙的工作中。为抢时间,他常常是白天跑乡下,跋山涉水实地勘查;晚上又不顾疲劳,汇总情况,分析数据,往往忙至夜深,给专家科学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经过不懈努力,14个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在发改部门评审批复中获得了主动,及时争取到了国家投资计划,为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赢得了宝贵时间。
项目实施中,他始终把“投资省、质量优、效果好”作为检验标准,格外注意施工方案的优化。在对个别早期选址原本十分困难的项目优化中,他付出了更多辛劳,也逐渐成了“行家里手”。2014年7月,得胜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因河道改造项目未能如期实施,原来的选址、设计,面临着施工难度加大、运营风险增加等难题。当时,有人建议沿金莲洞一带铺设管道将污水输送到相邻的秦古镇污水处理厂。为了论证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赵康成与两乡镇相关人员一起,冒着烈日酷暑,扛着勘测仪器,穿峡谷、趟河水、钻荆棘……经过三四个小时艰难跋涉、实地勘测,获得的第一手详实资料证明,往秦古镇铺设污水管网的方案不可行:铺设的8公里管网,路线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太高。经过多方反复比对,最终确定在原址建设。可是,由于河道改造项目没有启动,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处理必须重新设计——要么花20万元采取夯基处理,要么花60多元万采取桩基处理!为节省投资,赵康成又费了不少周折,运来一辆夯机进行试验。由于污水处理厂址淤积泥沙深,附近又有楼房等建筑物,不能实施强夯。科学试验证实,选择桩基施工方案属最佳选择。如今,投入运营的得胜污水处理厂表明,这一施工方案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项目建设中,赵康成耗费大量精力,忙于施工协调工作——对接部门、办理手续、征地拆迁、化解矛盾。2014年12月的一天,官渡镇污水处理厂的施工被数十名村民打断。原来,他们听信传言,认为污水处理厂对居住环境有不良影响。得知情况后,正在另一处工地的赵康成火速赶到现场。他与镇领导先倾听村民心声、沟通思想,随即确定10名村民代表,一同前往日处理3万吨污水的城关污水处理厂参观。百闻不如一见,让村民代表想不到的是,城关污水处理厂内绿树如荫、运行安静;经过曝气、搅拌、沉淀等流程处理后,污水变为清流排出,空气中也没有异味。见大家心里的疑云消散,赵康成趁热打铁:“官渡污水处理厂将建成花园式厂区,也将成为你们身边的一道风景!”下午,10位村民代表高兴而归。在村民支持下,官渡镇污水处理厂顺利施工,一年里建成运营。
五年来,赵康成总是冲在第一线,日夜奋战,风雨无阻。正是凭着他的努力与拼搏,去年全县9个污水处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不仅建设质量走在了全市前列,还带动了规划内35个项目完美收官,使堵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