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7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摇响产业扶贫“发动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6日  查看次数:次  
  养牛羊、种核桃、育花圃、种蔬菜……7月14日,记者在文峰乡看到,乡村处处呈现着人忙业兴的美好场景。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文峰乡根据自身地域特点,按照“一主四辅”的建设思路,着力发展以肚倍为主,以蔬菜、畜牧、茶叶、核桃为辅的产业建设,坚持长短产业并进、大户能人带动等模式,在扶贫开发中探索出产业扶贫新路子。
  短期产业促脱贫
  坡上羊群,坡下黄牛,圈里养鸡……文峰乡长坪村养殖小区已逐渐成型,贫困户在里面搞养殖、务工等,口袋慢慢的鼓起来了。以前,长坪村农户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然而,致富增收一直不明显。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长坪村抓住特定的地域环境发展养殖业,并形成养殖小区,鼓励农户发展“短期”产业,致富增收。
  在文峰乡长坪村养殖小区内,贫困户周贤兵养的2000多只鸡,渐渐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以前,周贤兵家每年收入主要靠他外出务工,家里两个孩子正在上学,还有一个智障哥哥,生活压力非常大。前些年,本以为在外打工能够维持生计,不料患上心脏病,只得回到家中。去年,该村通过“三访五评”将他评为贫困户,鼓励他养鸡增收。当年年底,他修建鸡舍,并购置2000只鸡苗,开始了养殖道路,一年增收5000元。目前,该乡已有养鸡大户11户、养猪7户、养牛21户实现了集中养殖,“短期”增收产业已经蓬勃兴起。
  长期产业保增收
  “乡里在我们村大力发展核桃,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现在,村上核桃种植面积达1500亩。”该村村支书王福山指着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核桃,难掩喜悦之情,“再过3年,这些树就挂果了,滚子岭村的穷日子也就熬出头了。”滚子岭村属于二高地区,土地贫瘠,滑坡、泥石流等一直困扰着该村农户。针对这一地理条件,该村在一次“征求产业发展意见”为主题的群众代表大会上,计划将核桃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项目。
  该村3组贫困户孙长林家里4口人,68岁的哥哥是五保,妻子李相芬身体一直有病,不能干活。2014年8月,19岁的儿子孙健入伍当兵,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孙长林肩上,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孙长林就近打零工,每年辛辛苦苦能攥下1万多元钱。今年3月,孙长林一家种了6亩核桃。“政府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员上门服务,退耕还林每亩地还补助250元,等这些核桃挂果后,收入起码有3万元。今后,我再也不出门打工了。”孙长林笑着说道。如今,该村家家户户种核桃,最多的种植七八亩,最少的也有两亩。
  培育主体强筋骨
  农村经济发展,市场主体是引擎。在壮大特色产业中,文峰乡培育致富能人,推动大众创业,催生家庭农场32家、农民合作社51家,引进龙头企业6家,让该乡贫困户变“输血”转为自我“造血”。
  “在家乡创业,我心里踏实!”长坪寿疆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守红说。去年,文峰乡长坪村决定培育能人,将本村能人黄世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长坪村养殖小区原是谷竹高速公路高架桥的项目部,场坪设施等比较完善。黄守红入驻后,新修建3.5公里到养殖小区水泥路,开始发展养牛、羊,种植天麻,培植香菇等产业,目前已有黄牛83头、羊350只,其中能繁母牛55头、能繁母羊100只;香菇5万筒,天麻10亩,带动贫困户11户在该合作社内打工,年均增收2000元。(卢   波 陈中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