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7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人心的“红丝带”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8日  查看次数:次  
  (上接一版)“我赶紧去屋外的水沟里冲洗。”王焕云说。冷水有助于毛孔收缩,血液更不容易渗透到体内。
  冲洗完毕,王焕云回到屋内,让自己镇定下来,继续为啸庭打完针。所幸,后来经检查,他没有被感染。
  从2001年起,王焕云每周都要到每名患者家中访视一次,依例检查病情,帮助患者排忧解难,直至患者离世。
  父子接力,“红丝带”继续在山村飘扬
  2003年非典期间,王焕云用摩托车载着一大箱草药送到村小学,途经一条河流时,桥上打滑,他连人带车掉进了河里。一位正在地里干农活的农民放下锄头,飞奔过来将他救起,“王医生,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村里人都离不开你呢!”
  也不是没有打退堂鼓的时候。有一次,他到乡镇卫生院开会,一位医生同行指着他调侃道:“瞧,艾滋病人来了!”那一刻,他感到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气呼呼地跑到院长办公室,哽咽着说,“我不干了。”
  可是,哪能不干呢!病人在等着他,父老乡亲也在盼着他。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村里十几年来都没有新增艾滋病例,艾滋病人寿命延长,直到近几年才陆续有患者离世。“每位去世的患者都是我亲自送葬,消毒、处理遗物。只有做完这些,心里才踏实。”
  2008年,王焕云被转为国家正式医生,工作重心转移到溢水镇卫生院。为此,他劝说儿子王金钟放弃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的进修,回村和他一起分担防艾工作。
  如今,王金钟已习惯了村里的宁静生活。他每天准时在7时50分前到达村卫生室,“我要接替父亲,让这里的父老乡亲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让象征关爱艾滋病人、传播爱与希望的‘红丝带’继续在山村飘扬。”
  (文中艾滋病患者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