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准仗 啃下硬骨头
——潘口乡魏沟村精准扶贫探微
■ 党世根 黄治保
潘口乡魏沟村位于潘口乡西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该村有山场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4214亩。有5个村民小组、701户、2854人,其中贫困户89户、215人。基础设施滞后、山大土地贫瘠、地处偏远人稀,是全乡脱贫难度最大、最难啃的“硬骨头”。
实施专班推进 确保精准发力
为确保贫困村出列,贫困户摘帽这一目标,6月23日,潘口乡成立了“魏沟村扶贫攻坚工作专班”,抽调12名乡干部、乡直机关干部和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扎在魏沟村。
一个多月来,工作专班按照“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工作队员抱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5+2”、“白+黑”的工作节奏,抽调的干部编成5个组,每组3人包组包户。他们进村组入农户,对扶贫政策一户一户抓落实,对扶贫项目规划逐项抓到位,对易地扶贫搬迁重质量抓进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精准”要求“精准”推进。
摸清贫困户底数,做到对象精准。对全村89户贫困户每户必到,摸清家庭人口、劳力、土地、特长、种植、养殖意愿等基本情况,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
算好经济收入帐,做到心中有数。对每家贫困户今年元至6月底家庭收入进行登记,掌握贫困户年底脱贫的差距。
落实贫困户住房,确保年底入住。通过入户察看,在全村89户贫困户中,统规统建44户,房屋维修加固20户,购房户15户,安置到乡福利院3户,亲戚领养6户、有砖房1户。
制定脱贫规划 确保项目到户
工作专班根据魏沟村的自身产业发展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永续发展的扶贫产业规划及贫困户脱贫计划。产业项目涉及种植、养殖业。具体包括山羊养殖、郧巴黄牛养殖、生猪养殖、土杂鸡养殖、核桃、桂花、蔬菜种植等。
依托潘口乡十转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棚架、技术指导、销售等优势,带动20户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发展食用菌60000袋,户平3000袋,按当年每袋最低收入2元计算,收入可达6000元。
争取政策性资金60万元,兴建两个钢结构标准化郧巴黄牛养殖基地1200平方米,兴建饲草基地100亩。由村养殖大户王金陆、汪义奎承包,成立魏沟村郧巴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有养殖意愿的20户贫困户签订合同,户平养牛3头,其中能繁母牛1头;合作社提供饲草、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承诺每户年养殖收入3000元,在饲草基地割草收入2000元,养牛政策性扶持7000元,户平收入12000元。
实施林下土杂鸡养殖,借助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魏沟村结对帮扶优势,争取该院投资购置鸡苗6400只,由村文书王同兴牵头成立魏沟村土杂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43户贫困户户平养鸡1500只。合作社邀请乡动检站技术人员负责提供养殖防疫技术,确保户平当年养鸡收入8000元。
因地制宜发展地膜洋芋500亩,由村统一购回洋芋种18万斤,86户贫困户户平种植3亩,预计亩产量3000斤,每斤按最低价1元计算,户平收入可达9000元。由村书记黄治平牵头与乡内县直、乡直机关、企业和学校签订销售合同,确保销路无忧,调动贫困户种植积极性。
动员社会力量 给力精准扶贫
“扶贫要凝聚一个共识:精准扶贫既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又是全社会的责任。”7月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应洲在魏沟村调研精准扶贫时说,要主动组织和动员本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身到精准扶贫攻坚战中。
于是,工作专班发挥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凝聚社会的人力、财力、智力资源,使之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和活力因子,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引导、村民自我发展为基础、扶贫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该村3组党员王昌军在山西采煤行业工作,年收入可观。 他们主动联系王昌军带出100多名村民在煤矿务工,人平年收入5万多元,仅打工一项全村增收500多万元。王昌军还联系本村在外15名创业成功人士成立魏沟村扶贫协会,筹集资金30多万元,通过项目和资金支持,帮扶20户贫困户通过种养业实现脱贫。
因村因户施策 扶贫成效显著
精准扶贫,首先要把对象搞准,这是前提和基础。好比医生看病,首先要把病人的病情看准,有啥病治啥病,根据病情开药方,不能一个方子治百病。
潘口乡在对魏沟村实施精准扶贫、整体推进中,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采取措施力度大、针对性强、作用直接、效果明显。
一是摸清了贫困户的家底。通过入户调查,算收入帐,摸清了有21户因病、因残、因缺劳力而致贫的贫困户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于是,采取干部包、大户带、产业助、社会扶的办法,使他们今年底实现脱贫目标。
二是长短结合兴产业助力扶贫。工作专班根据该村基础条件,在种植上长抓林果,短抓蔬菜;在养殖上,长抓牛羊,短抓猪鸡。采取村干部与在乡内的县直、乡直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对接,签订产品销售合同,确保产销无忧。
三是因地制宜易地扶贫搬迁。根据群众意愿,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随片就湾,易集则集,宜散则散的方式,建成3户以上安置点8个,可安置41户,已开工建房35户。今年3月底以前,已建房和购房18户。维修加固换瓦屋面、粉刷墙20户。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通过走访群众,倾听诉求,修通了到达4组的毛路面4公里,已硬化路面2.5公里,可解决330多人出行难。农网升级、广电网络、移动通信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在8个安置点兴建8个蓄水池,解决人畜用水。
五是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称赞。通过强化工作纪律,扶贫工作队虽有明确包保户,但在工作中做到了分而不死,活而不乱,有分有合,合力推进。自6月23日工作专班成立以来,没有双休日,没有人擅自离岗。乡党委书记陈涛、乡长候选人周端奎多次到村里现场办公,破解一个个难题。年过半百的乡干部杜香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仍起早贪黑奔波在扶贫工作一线。贫困户罗克全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帮扶,我一定养好牛,不拖全村脱贫摘帽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