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级劳模提名奖获得者、县委党校组教科科长师艳军
党校教师肩负着党员干部教育这一重任,这份事业光荣而神圣。40岁的师艳军在党校工作8年来,用汗水、智慧和热情,在平凡中坚守着对干部教育事业的忠诚。
敬业路上勤为径
在工作上,师艳军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党校工作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平时工作中,师艳军注重围绕党的重大决策和我县的工作重点来确定选题方向,致力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精、深、新、实”四个方面下功夫。他常说,讲课要由浅入深,还要有技巧,让“同行听着不觉浅、外行听着不觉深”,这才是成功。
八年来,他每年完成近300课时的教学任务,精心准备4个专题讲座,除了在党校授课外,还在十几个乡镇和八十多个县直单位进行宣讲。特别是2012年,他作为县委十八大宣讲团的主要成员,一个月宣讲40多场,最多时一天讲4个单位,嗓子哑了,他含上润喉片就开始下一场宣讲。
理想路上学做伴
作为党校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想给别人一碗水,你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师艳军总是这样勉励自己。他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知识,2010年他参加省委党校师资班培训,2012年和2013年到市委党校专题班学习,2014年和2015年他又到北京大学、石景山区委党校参加短期专业培训,每次学习都是优秀学员。“白天听课,晚上查资料整理课件,一分一秒的学习都很重要,虽然很忙碌,但收获也是沉甸甸的,学员的满意才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教学路上苦相随
很多人看到了师艳军的成绩,却看不到他背后的辛酸。家庭和事业总是很难兼顾,师艳军也不例外。在党校当好老师并不容易,因为太忙,总是没时间照顾家里。2009年10月,父亲被查出肺癌,哥哥把父亲接到西安做手术。但此时,师艳军作为中青班的班主任,一天到晚忙着班级事务,还要在主体班上课、外出宣讲,分身乏术根本没时间去陪护。每次一想到此事,师艳军都深感愧疚。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面对亲朋好友的劝导:乘年轻换一个单位;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党校是一个清闲单位,为什么你那么忙?他矢志不渝、义无反顾。他坚信: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自己的尊严和威望建立在业务上,就一定会克服诸多困难,在党校的三尺讲台上站的顶天立地、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