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笔者走进双台乡渔塘村,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果、茶、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清香。
“多亏了县科技局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如今,我们村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全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也一步一步脱贫。”渔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应新感慨地说。
渔塘村是该乡2017年整村出列重点村之一,全村贫困户180户521人。县科技局扶贫工作队联系该村后,倾真情、出真招、扶真贫,用一年多时间使渔塘村变了模样。
突破点:改善基础设施
道路不畅、饮水困难,一系列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是制约渔塘村发展的最大桎梏。
症结找准了,就“对症下药”。工作队选择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突破口来抓。一年多来,共协调资金80多万元,帮助硬化入户道路1公里,硬化道场3000平方米,加固防洪渠1200余米,解决3个组群众饮水难题。
居住在河对面唐家院的十几户人家,过河难成了他们的心病,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扶贫工作队请来设计员,投入30万元资金,修建起了一座便民桥。
为尽快让20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早日住进新房,选址、规划、施工,该局严把易地扶贫搬迁每一道关。目前该村二处安置点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完工,20户56名贫困户有望在10月底住进新房。
发力点:扶持产业发展
“群众是否脱贫,要看扶贫成效。”科技局局长刘运意说,“我们要把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标准,在造血式扶贫上出实招。”
贫困户方同学夫妻,由于身体差,交通不便,家中生活非常困难。科技局书记童乐斌自从和他结对后,帮他们出谋划策,因地制宜帮他发展烤烟15亩,今年仅烤烟一项就能增收5万元,当年就能实现脱贫梦。
今年以来,该局干部帮肋渔塘村18户贫困户种植烤烟200亩,送去小鸡6850只,可让贫困户直接增收70多万元。
既要谋划“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又要长短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双台乡扶贫工作队和渔塘村支两委坚持“长中短”统筹谋划、“短平快”全力推进、包保队员跟进服务,让贫困户看得到希望、使得出劲头、享得到实惠。目前,该村已发展核桃620余亩、茶叶250亩、芍药50亩、小杂果1000余亩、蔬菜400余亩。
落脚点:结对帮扶助民富
“绝不让一户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这是工作队员的誓言。
进村入户、认人认亲、结对帮扶,工作队员把每一户贫困户的冷暖放在心上,真情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组贫困户金兴楼靠种庄稼为生,患上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生活非常困难,科技局主任科员王校全得知情况后,积极为他争取低保和慢性病救助等。
在县科技局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下,渔塘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