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态路、产业路、旅游路,四通八达;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车来车往。
整合资源建好路,突出主体管好路,村规民约护好路,便民富民用好路。竹山大建交通、建大交通,交通运输服务事业硕果累累。
金秋时节,俯瞰竹山大地,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康庄大道上,路如彩虹,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桥似琴弦,弹奏出一曲曲华美壮歌——
建好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二五”期间,竹山整合资金60余亿元大兴交通,国道、省道贯穿南北,农村公路一线串珠,农村客运“村村通”,形成了“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路网畅通格局。




管好护好
建设是发展,管护更是可持续发展。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路长制。管护工作由村上监管、乡镇督办、县里考核;同时,在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公路养护员中每5公里确定1名路长,按照定岗、定责、定人、定路段的模式,形成全域养护的无缝衔接。通过“三联四定”,全县近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通行通畅率达95%以上,实现了农村公路从“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的转变。





运营好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竹山建成淘宝特色中国“竹山馆”、菜鸟物流竹山物流中心和10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188个村邮乐购,带动农特产品跑高速、进超市、卖全国,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催生各类市场主体3万多个,7万群众就业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