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余载的新闻工作者 ,在记者节的这一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忐忑不安中又感无尚光荣。
1997年10月,我从一名跑田埂的乡镇干部调到原竹山报社从事记者这个行业。近20年的记者生涯,赋予了我吃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性格,造就了我恪尽职守、是非分明的品德,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也深深地感悟到: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责任的行业,选择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当一名合格的记者要更新知识。在今天信息化、全媒体时代,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努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新闻敏感,学会驾驭新闻的能力,这样才能写出生动、真实的报道,写出真情、动情的文章。如《跨越死亡线的村官》、《为了父老乡亲的平安》、《用生命诠释公仆情》、《倾家荡产,为受害同乡呜冤》、《一位打工仔的命运劫难》等长篇通讯,被市以上报刊和网站刊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在采访刘自权、李修仁等优秀基层党员干部过程中,使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真切领悟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内涵,并从他们的身上感悟到伟大的人格力量。
当一名合格的记者要充满激情。有人问我,你都年近60岁的人了,仍跑一线写新闻累不累?我说,累并快乐着。2001年4月,在采写全省优秀党员、麻家渡镇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自全的长篇通讯《跨越死亡线的村官》过程中,我先后六次走进刘家河,从采访收集素材到谋篇布局到标题制作,我七易其稿,五改标题。采访刘自全使我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他身患绝症仍满怀真情地为百姓做了一件件感人的事情,使我领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回顾对刘自全的一次又一次难忘的采访,可用一句话概括:激情在胸中奔涌,真情在笔端淌泻。当稿件被省、市、县报刊发表时,倍感甘甜苦中来的滋味。
当一名合格的记者要不辱使命。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报网上刊发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不是从材料中来,而是从新闻现场和深入采访中来。多年的记者生涯,我坚持做到脑勤、腿勤、耳勤,不怕苦,不怕累。 2000年12月上旬,文峰乡农民毛胜明来到原竹山报社反映,本村15名农民在河北武安铁矿打工被打死打伤,而犯罪主要嫌疑人张景全却逍遥法外。在获得口述和文字材料后,我多次搭乘四轮车来到文峰乡找到毛胜明和被打伤的民工采访核实,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当《倾家荡产,为受害同乡鸣冤》一稿在省市县报纸发表后,县人大对此案进行了两次专题研究,并致函请求全国人大予以监督。当毛胜明含着眼泪告诉我,在各级人大的督办下,武安公安局迫于新闻舆论压力,将犯罪嫌疑人张景全绳之以法时,我认识到了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当好记者要乐于奉献。新闻采访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白天采访晚上要熬夜赶稿子,没有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多年来,我能够积极完成每次的采写任务,要感谢我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在她患病住院的日子里,尽管她心里很想让我多陪陪她,但她总是通情达理地说,有儿子的照护就行了,不能耽误了你的工作。为了工作而不能精心照顾妻子,我时时感到自责。今年6月妻子病故后,我请了3天假,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就迅速投入到我热爱的工作中。我患有颈椎和腰椎病,进入秋冬季节,我强忍病痛的折磨,仍奔波在新闻采访一线。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给我了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尤其在领导的指点下,我完成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工作。我要感谢值班领导和编辑日常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很多新闻稿件正是在他们的把关下,才成为合格的稿件。
酸甜苦辣,伴着笔耕。从事专业记者近20年来,我结识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朋友,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我由衷地敬佩;他们的成功与奋进,时常激励着我,去接受挑战;他们的坚韧与拼搏,无时不在鼓舞着我。每当我翻阅自己保留的几大本剪报、百万字的新闻作品时,深感情未了笔难丢。我虽年近花甲,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我将以“老牛明知路艰难,不需扬鞭自奋蹄”来激励自己,肩负责任,快步前行!
(作者单位:县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