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市、县直部门扶贫工作队来到城关镇结对帮扶村,把精准扶贫、决战贫困责任扛在肩上,把爱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帮扶村为家,与农民认亲结友,上接“天线”找项目、寻资金,下接“地气”聚人心、带队伍,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城关镇决战贫困的最强音,谱写了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情系城关帮扶村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年过半百的龙宝华是城关镇桥儿沟村一组贫困户,虽然常年在责任地里勤扒苦做,但只能混个肚儿圆。看到别人靠养殖业一天天富起来,夫妻俩整天愁眉不展。“多亏了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热心帮扶,今年我靠养山羊、土鸡、生猪,总收入达到4万多元。”龙宝华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初, 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与桥儿沟村结对帮扶后,该中心常务副主任包泽红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下组入户了解村情民意, 围绕“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目标,选脱贫路径、增致富信心;选发展项目、送惠农政策;选大户帮带、送技能技术。与村支两委制定出“村建基地,大户带动,长抓林果,中抓畜牧,短抓蔬菜,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组贫困户陈振界是通过大户帮带脱贫致富的典型。今年38岁的陈振界, 2014年在建筑工地施工中发生意外,造成左脚骨折。妻子周蓬患胃穿孔后,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原本富裕的家庭再度返贫。酿酒大户陈声斗与其结对帮扶,将陈振界安排在酒坊里烤酒,每月支付工资2500元,免费供应酒渣帮扶他妻子在家养猪。今年他在酒坊务工和妻子养猪收入达到5万元。
二组贫困户龙德平,家有4口人,因缺资金、缺技术不能脱贫。他们在走访座谈中了解到他有养牛、养鸡的愿望。于是,他们把全村有发展种养愿望的贫困户送出去学习种养技术,多方争取资金购回鸡苗 5000多只发放给贫困户。龙德平滚动发展养鸡1300只、牛4头,今年出栏牛4头、鸡900只,加上政策性补贴8000元,总收入达到4万元。
“驻村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做到人在、心在、做事实在。”这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谌爱民的驻村心得。在与桥儿沟村结对帮扶中,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立足村情民情,既抓短期帮扶措施,又抓长远规划落实,将产业扶贫与政策扶持“无缝衔接”,强化产业扶贫开发,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掉队。
今年4月,他们在对原有1500亩杏李基地进行更新改造基础上,配合镇村积极争取县林业局政策性扶持,购回杏李、鲜桃等林果苗木1.2万株,新建林果基地200亩,其中贫困户发展桃李面积39亩。为使贫困户在林果挂果前不减收,引导他们在林果空隙地套种花生、蔬菜。二组贫困户毛胜凤栽植杏李、鲜桃3.6亩,套种蔬菜、花生收入达到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