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8月,我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增幅分别达19.7%、74.6%,均居全市第一。近两年来,我县以供给侧改革思路谋划和推动生产、销售转型和投资转向,经济新动能正在孕育生成。
丰富品类以销促产
“过去我们强调多生产芽茶,普茶和芽茶‘三七开’,现在是‘倒三七’,面向中低档消费市场的普茶占七成。”圣水茶业公司董事长陈敦桥说。最近两年,该公司针对茶叶消费市场的变化,调减高档绿茶产量,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中低档茶叶,开拓家庭消费和省外市场。虽然平均售价有所下降,但产量、销量增加带来销售收入增长。
除了调整产品档次比例,我县的茶叶企业还纷纷在开发新品上动脑筋、下功夫,圣水公司先后开发出乌龙茶、红茶、黑茶,黑砖茶;星梦公司以中高档红茶“一炮打响”后,又以中低档红茶撬开国外市场,今年首次批量出口40吨红茶直销俄罗斯;友花公司则瞄准女性、中老年人和办公室人群,致力开发兰花茶、腊梅花茶、苦瓜蜂蜜茶等花草茶和保健茶;裕源食品公司在开发红茶的同时,利用本地茶农弃而不用的老叶片作原料,开发出价格较低的红碎茶,专供出口。
中低档茶市场更大,多品种茶销路更好。前8个月,圣水公司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9%、72.9%和32.3%;前10个月,全县纳入统计的茶叶企业生产精制茶728.64吨,同比增长80.09%。
电商拉动有效供给
我县香菇、木耳、竹笋、蜂蜜等土特产十分丰富,受制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这些当地群众眼中的“山货”,曾经长时间少为人知,销路不广,要么无人采收,要么贱卖。十年前,一家名叫“上庸山珍”的合作社先后在柳林等乡镇收购土特产,经过分选包装和推广营销,“山货”变身为市场俏销的“山珍”。
为避免本地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经销商同质化竞争, 2014年以来,该合作社先后将网店“搬上”央视网商城、1号店和京东商城等网商平台,逐步扩大了县外、省外市场,去年网上销售额达500万元。友花茶业公司根据客户分散化、多样化、便利化、小众化需求,及时研发和调整产品包装,线上销售占比已经超过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并呈稳步上升趋势。绿松石开采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之一的华周壹兰公司组建有专门的网络销售部门,常年有10多名营销人员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推销产品。
过去五年,我县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9个、家庭农场29个,培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创建秦巴电商城,出台系列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免费培训学员,掀起电商创业热潮,让更多的山货搭上“电商快车”。去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亿元,其中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亿元。目前,全县有专职电商从业人员2000多人,带动创业5000多人,新培育电子商务企业50家、网店250余家。(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