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12月0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遍山村 浓浓帮扶情

新闻作者:陈兴云 刘建斌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查看次数:次  
  一份真情帮扶,一路春华秋实。
  11月28日,在楼台乡三台村观音沟蔬菜基地,菜农韩世成正将三轮车上的鸡粪往大棚里卸,抢种返季节蔬菜,赶春节卖个好价钱。“这是蔬菜产业与养殖产业的结合,菜农用农家肥提高蔬菜品质,养殖户解决了排污问题。”同行的县农办驻三台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冯俊告诉记者,该村在扶贫项目、资金、技术强力注入后,蔬菜、林果、茶叶、药材、养殖、旅游六大产业串珠成链,互促互融,覆盖带动全村28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菜农韩世成是该村3组贫困户,今年县农办通过扶持大棚农膜、种子,帮他发展设施蔬菜3亩,春夏两季卖菜收入32000元。他山上2亩老茶园,经追肥修剪管理,出产干茶10斤,两项产业让他当年实现脱贫。
  农民享受致富快乐的背后,是县农办真情帮扶,真帮实干,想方设法破解农村发展的不懈探索。

  精准把脉,因户施策,赶早行动

  自2014年8月调整扶贫联系点,县农办就把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农业工作的主抓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派出原农业战线工委副书记吴善琦任楼台乡精准扶贫工作队片长兼三台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2名工作队员常年驻村开展扶贫工作。
  三台村由过去5个村合并而成,地域辽阔,社情复杂,仅2名工作队员力量薄弱。县农办实行以主任周汉卿为首的3名班子成员分观音沟、水磨河、鲍竹路沿线3个片区负责包片区推进。他们跋山涉水,户户走访,吃住在农户,与群众打成一片,宣传国家和我县精准扶贫政策,收集整理贫困户第一手真实材料,包括劳动力情况、农业特长、产业基础、百姓意愿等,公评确认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户280户752人。
  早下力,早得计。去年腊月,周汉卿在走访中了解到,吴龙全等10户贫困户没有年猪,就逐户上门为每户送10斤猪肉,还自掏腰包为孙友兵等3户包保户每户买2只马头山羊。同时,出台政策,由农办挤出办公经费,在今年正月十五前,贫困户购买仔猪2头以上的,每头奖200元、户计奖400元。经宣传发动、干部包户,有50户贫困户购买接槽猪仔100头以上。对实在没钱买又有养殖意愿的特贫户,县农办多方协调组织统购鸡苗8100只、羊380只、种羊2只、牛45头,免费送给他们喂养。当时小猪崽300元/头,后涨到600—700元/头。说起养猪之事,3头肥猪即将出栏的贫困户刘天翠对工作队感激不尽,她说,要不是工作队激励督催,时间晚了猪贵很可能就买不起了。7组贫困户黄治均领养到扶持鸡苗后,他悟出商机,凑钱买回孵化器,已卖鸡苗和大鸡子3800只,现存栏500多只,当起了养鸡专业户。

  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壮骨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农办在帮扶工作中紧跟楼台乡政府“四季有花、四季有果”,打造城区菜篮子果盘子发展规划,重在扶产业、传技术、送急需,扶到“根”上。指导三台村盘活现有资源,对基础较好的蔬菜和茶叶产业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新发展林果、药材产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内生动力,全力打造观音沟至清华沟、瓦房沟、北星河观光旅游农业走廊。
  茶叶产业借“花”出山。三台村水磨河800亩老茶园荒芜收益低。年初,县农办协调解决6吨茶叶专用肥,按每户2包发给农户,对老茶园进行施肥除草管理;争取资金35万多元,建成200余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1座,配套配齐茶叶加工机械。春茶开园之际,他们帮忙聘请老圣水茶场制茶师傅进村制茶,农户首次尝到种茶甜头,炒制干茶1000多斤。为促进该村茶叶永续发展,县农办主任周汉卿亲自牵线搭桥引进县友花茶业公司,承包茶叶加工车间,成立水磨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服务,让三台村茶叶借助“友花”品牌走向大市场。有了市场销路,农户种茶积极性高涨,今冬,该村又在胡家堡等地新建茶园500亩。
  林果产业开枝散叶。以观音沟葡萄园为龙头,拓展四季果品种类。去年由县农办出资6万元从省农科院购置熟生桃子、甜柿子、石榴苗子,由供苗公司提供栽培、修剪技术,栽植150亩,今年部分已挂果收益。今冬又在清华沟、瓦房沟新发展桃子、甜柿子300亩。组织已有3年葡萄种植收益的林果大户薛光林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管理,探索市场销售和旅游采摘体验销售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三台村距县城11公里,公交车通进村,发展蔬菜产业独具优势。县农办协调争取农膜、洋芋种等,扶持112户贫困户发展地膜洋芋320亩。在集镇建蔬菜中转站,架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带动全村发展大棚蔬菜和露天蔬菜1000亩,75户贫困户在土地上种出致富希望。同时,引进老板成立顺鑫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药材虎杖250余亩。

  入户开会 ,挂图作战,督办到天
  
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农民自己。县农办工作队在帮扶过程中,与乡政府、村委会通力配合,步调一致,片区、农户如何发展,与村干部、群众一起商量。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他们召开到户院群众会40多次,疏导化解邻里矛盾和上访事件10余起,做群众工作,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把群众的精力转移到发家致富和干事创业中来。驻村扶贫队长吴善琦,今年54岁,父母年近80岁,经常生病住院,他坚持晚上在医院陪床,白天忙于村上扶贫工作。无论是乡上、村上有什么事,他都及时赶到。“第一书记”冯俊,今年孩子高考,他没有请假,周周下村跑农户,尤其是7月份,屁股长包不能坐,到农户站着坚持工作,让知情群众心痛。
  在精准扶贫中,他们还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县农办带领全体干部进村与村党支部一起庆“七一”,过组织生活,提高思想认识,严谨工作作风。在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当了解到三台村5组“暴走父亲”赵远东欲卖房救女时,党员们纷纷伸出援手,为赵远东现场捐款2000元。“胡家堡新建300亩茶园抽槽回填12月上旬完成;修观音沟循环路7.5公里,清华沟、狮子沟7公里林果园作业道12月中旬毛路打通。12月重点发展300亩地膜洋芋,督促8个集中安置点儿的贫困户搬家入住……”在吴善琦的工作日志上,他将扶贫工作任务安排到每个星期,督办到天。在县农办干部的感染带动下,7名村组干部合心合力,全天候忙着日常事务和精准扶贫工作,跟着工程搞协调服务。
  “大靠山,好帮手,贴心人。”说起县农办精准扶贫,三台村党支部书记龙德洪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龙德洪介绍,经引导帮扶,全村90%的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找到了致富新路子,发展蔬菜产业的有85户、林果产业的有35户、茶叶产业的有72户、药材产业的有28户、养殖产业的有33户、开农家乐的4户,且产业交叉,或种菜或种果或进园务工,每户1至2个产业项目,对80户极贫户实行产业与“挪窝”同步的搬迁扶贫,整村脱贫目标可如期实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