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城关镇党委书记刘甲华
□ 党世根 刘理文
“未来五年,城关镇将以‘一核两带’为统领,以主人的态度、负责的担当、有力的作为、大无畏的精神,努力将城关建设为十堰南部的明珠县城。”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城关镇党委书记刘甲华满怀信心地说。
围绕“核心”定位,聚力建设核心大城区。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城、产业兴城、山水养城、文化融城”的思路,全力打造“三园”、“三片”、“四路”、“一城”、“一带”(三园:南山公园、莲花山公园、霍河流域县城后花园;三片:十竹路片区、霍河片区、桥儿沟片区综合整治及产业建设;四路:十竹路、鲍竹路、城关至上庸南部路、城西至潘口西部路;一城:竹山县城;一带既虎山至莲花滨水景观带)城市体建设。
积极主动担当,切实发挥主人翁精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核两带”定位,是县委赋予城关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是赋予城关镇广大干部群众大有作为的战场,城关镇广大党员干部将以担当负责的精神,在步调上同县委保持高度一直,在行动上主动作为。
全域全程规划,统筹城乡力促跨越。科学规划、决胜千里。未来五年,城关镇将围绕“三园”、“三片”、“四路”、“一城”、“一带”城市体建设,邀请规划设计部门对县城和十二个村(场),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全域规划,做到产业布局合理、居住环境美化、全域生态绿化。
创优兴业环境,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城关镇将严格按照服务“高地”、经商“宝地”的标准,牢固树立“大发展要有好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全面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责任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争做“四铁”干部,勇当跨越发展先锋。号角已经吹响,城关镇广大党员干部将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积极投身于“一核两带三为主”的主战场中,用大无畏的城关精神,随时接受各项工作的检验,接受组织检阅。

走生态旅游之路 建竹山南部支点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官渡镇党委书记张伟成
□ 卢 波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以龚书记为主的县委提出‘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为未来绘制了新蓝图。官渡镇作为堵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之一,未来五年,将以“走生态旅游之路、建竹山南部支点”为目标,主动作为,顺势而上,努力推动镇域经济大发展。”官渡镇党委书记张伟成说。
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打好持续攻坚战。按照“走生态旅游之路,建竹山南部支点”发展定位,抢抓“大扶贫”带来政策扶持,“大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大旅游”铺就产业之路,“大统筹”加强城乡建设,“大保护”树立生态理念,擦亮“秦巴风情镇,人间桃花源”品牌,实现“生态官渡、旅游官渡、人文官渡、富裕官渡、和谐官渡”目标。
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引擎,打好绿色发展战。全力打造3A级秦巴民俗风情苑、百里河4A级景区和武陵峡5A级景区,打响“探险武陵峡,寻梦桃花源”生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着力培养旅游文化人才,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形成旅游发展的强大气场。
以项目拉动为支撑,打好后劲培植战。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集中各方力量,统筹资金使用,为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拓宽集镇发展空间,迅速启动官渡新区建设,推动集镇提档升级。
未来五年,官渡镇将深入发掘自然条件的禀赋,扩大区域辐射影响,提升官渡“软实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旅游开发核心区、人文精神引领区、特色产业集聚区、扶贫攻坚先行区,为我县全力创建旅游强县,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做出贡献。
加强党风廉洁建设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朝华
□ 党世根 刘先忠
“今后五年,是我县绿色崛起、决战贫困的关键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既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职专责,也是完成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一核两带三为主’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竹山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担当,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举措,狠抓监督执纪问责,为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朝华如是说。
严明纪律。要始终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举,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以政治纪律为纲,带动其他纪律立起来、严起来。
严格监督。要发挥好巡视巡察、专项整治、明察暗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等作用,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形成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严防“四风”。聚焦“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对“四风”问题、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绝不放过。健全问题发现机制,鼓励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监督,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运用现代手段精准查纠“四风”问题。
严格执纪。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抓早抓小,实践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反党的“六大纪律”行为。运用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平台,加强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严肃问责。把问责追责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案双查”,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突出整治“为官不为”,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守护绿水青山 推进绿色发展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县环保局局长余建平
□ 向继华 刘晓峰
“县第十四党代会提出‘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部署,环保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必须主动加压,奋发有为,竭尽全力服务好‘一核两带三为主’这个大局。”县环保局局长余建平如此说道。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对破坏生态、破坏环境的行为零容忍。
深入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入开展“清水行动”、“蓝天行动”、“净土行动”,制定计划,分步实施,确保落实。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明两年完成1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力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突出环境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持续提升素质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环保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环保工作队伍。
坚持生态立县主线,打造美丽竹山新家园。坚守生态红线,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域实施绿化造林,争取实现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力度,确保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安全体系,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扶贫结硕果 农村有巨变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大庙乡铁炉沟村文书杨梅
□ 张 成
“龚书记代表十三届县委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我县过去5年的工作,为未来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听了内心很振奋,倍受鼓舞。”12月3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大庙乡铁炉沟村村文书杨梅说。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工作一线的党代表,杨梅对精准扶贫工作给农村带来的巨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铁炉沟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240户820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102户252人,贫困率超过了30%。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整村出列的目标,广大贫困人口得到了巨大实惠。”杨梅介绍道。
大庙乡铁炉沟位于鄂陕边陲,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产业匮乏。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以发展产业为重点,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我们村是烤烟专业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烤烟产业发展速度,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带动了近5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路。我们还成立了郧巴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户53人;成立百亿郧阳大鸡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0户42人。通过产业扶持,使全村所有贫困户基本都有了脱贫产业。”杨梅介绍道。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报告描绘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明确工作目标,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坚持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巩固扶贫成果,不拖‘小康竹山’的后腿!”杨梅信心百倍地说。
实施片区开发 建设核心示范区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麻家渡镇党委书记耿恒举
□ 苗东升
“县十四次党代会制定了‘一核两带三为主’的发展战略,吹响了‘绿色崛起,决战贫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号角,这是一次振奋人心、提振精神、决战贫困、跨越发展的盛会。作为十星级文化发源地、竹房城镇带核心乡镇和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麻家渡镇,今后五年我们将进一步擦亮十星品牌,打造三大片区,搞活生态旅游,建成绿、净、齐、富、厚、和的生态幸福家园。”麻家渡镇党委书记耿恒举接受采访时说。
做好竹房城镇带战略实施的践行者。抢抓省委延长竹房城镇带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县委、县政府《关于纵深推进新一轮竹房城镇带建设的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发展布局,奋力打造竹房城镇带“四化同步”核心示范区,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
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下大力气消灭零星脏乱差的乌烟、焚烧秸秆的青烟、小砖厂的黑烟、工业污染的白烟,形成以总兵安、罗家坡等美丽乡村为辐射点,扩展美丽乡村创建,促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做脱贫攻坚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行区。按照“四双帮扶”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行“369”工作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对贫困村“季季推进、村村必看”的方式,分季度、按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用“六比六看”检验脱贫工作成效,确保在2018年顺利实现21个村出列、户脱贫的扶贫攻坚目标。
做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区。持续加强“三查三保”的工作力度,自我施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充分挖掘十星级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塑人的载体作用,以十星级文化引领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区投入,以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抓手,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兴民生之水 筑发展之基
——访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县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徐鹏
□ 党世根 程 涛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党代表,能够与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党代表一起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为美丽的竹山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我深感荣幸。作为城市供水企业,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一核两带三为主”的战略思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县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徐鹏说。
夯实供水基础。“城市大发展,供水需先行”。我们将通过实施潘口水库取水管网延伸工程,进一步整合供水资源,优化供水系统,提升供水综合能力,夯实供水基础,服务大核心城区建设,实现核心区供水“科学分区、高低分级、循环备用”,全面保障核心区供水安全畅通;将通过实施城市管网分期改造工程,逐步淘汰老旧管道,实现管材更新升级,让市民用水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将通过实施供水工艺的技术改造,建成供水信息化系统,实现水量、水质、水压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让城市供水“水量更足、水压更稳、水质更优”,切实担当起“生态人文宜居县城”的供水之责。
拓展农村饮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供水是最大的民生,未来五年,我们将抢抓县委拓展竹房城镇带和推进西西片区城镇建设的政策机遇,做足供水大文章。在现有供水范围内,继续实施管网延伸工程,通过高技术要求、高质量建设,扩大农村饮水安全覆盖区域,解决宝丰、麻家渡、擂鼓等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更多的边远村组用水不安全和无水可用问题,让更多的农村村民过上都市人的新生活。
增强发展活力。“水安则民安,水兴则业旺”。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后劲;以用户需求为关注点,推进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推进机制创新,提升行业形象;以能力建设为重心,推进履责创新,提升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继续当好市民生命安全的“护航员”、城市发展的“服务员”、千家万户的“挑水员”,为县委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竹山”目标,积极作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