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知识产权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发文,确定全省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0家,全市仅两所学校获批,竹山一中名列其中。“十二五”以来,竹山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连续2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科技进步工作合格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进位先进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2.70 %;1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科技成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项科技成果技术水平国内领先;9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年来,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累计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5项,获得科技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组织申请专利443件,授权发明专利101件;全县通过认定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家、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家;入围“湖北省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企业1家;获得市级认定的创新创业战略团队3家;全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稳步实施;“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周”、“三下乡”、“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人才是引领创新的第一资源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中,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联系制度》、《竹山县优秀人才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创新人才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着力实施派出深造、学历教育和农、科、教培训相结合的培养使用人才战略。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对参训人员实行“基地+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的新型培训,每年培训农民8000人次以上。已有120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500名“土专家”、“田秀才”评上了农民技术职称,乡土人才成为引领农业科技的“排头兵”、农民致富的“智囊团”。
制度是引领创新的关键保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科技型企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型人才等工作制度。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科技部门全面抓、相关部门对口抓、农村城镇一起抓的良性互动局面。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激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积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竹山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帮助破解了一批制约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堡垒,催生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一种五氧化二矾焙烧浸提方法》被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黄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示范》被列入湖北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马头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十堰山地有机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投入是引领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县着力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县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达到国家、省、市要求,并逐年增长。五年来,政府累计投入科学技术资金1.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4亿元。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全县共组建农业、林业、茶叶等专业研究所5个,天新公司被认定为省级肚倍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圣水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专业技术合作社(学会、协会)57个,涵盖了茶叶、畜禽、山野菜、药材、林果、蔬菜、小杂粮等六大产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了3300户14000多农民走上产业致富之路,助农增收300多万元。
技术是引领发展的“桥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县坚持把加快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桥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按照超前性、示范性、带动性原则,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为载体,围绕茶叶、肚倍、山野菜、花生、烤烟、蔬菜、畜禽等建立了20个县科技示范基地和50个乡镇级科技示范基地。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促进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省级科技特派员陈明新入驻我县郧巴黄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帮助完成了郧巴黄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科研和推广实用技术任务。县级科技特派员宋成刚通过推广“新建茶园与幼龄茶园套种花生”、“旱地预留行套种花生”等不同类型的种植技术,带动了全县花生种植水平与单产、效益的提高。县科技局联系天新公司以来,主动为企业发展献策解难题,组织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并为企业争取到各级科技资金200多万元。今年,公司完成的“一种焦性没食子酸的生产方法”项目被市政府授予十堰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为竹山人民描绘了未来五年竹山发展的宏伟蓝图,也给我们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县科技局局长刘运意表示,今后5年将坚持“互联网+”与创业创新紧密结合,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打造一批小型创业基地、创新工场,支持企业重组、技改升级、产品研发,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水平。积极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支持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上一篇下一篇4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竹山科技工作纪略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