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一组数据让竹山人无比自豪: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90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消耗标准煤8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水电开发涵养了一库清水,每年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安全优质水源60亿立方米。
五年来,从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到绿色经济聚集区,我县一直以绿色经济为主色调,培植“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医药、生态矿业”产业集群,将竹山建成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南水北调绿色水源区。
蓝天、碧水、绿地,是不可多得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保成效显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24%;城区、中心集镇、美丽乡村基本实现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0%……
竹山绿色崛起的棋局已经布下,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竹山将迎来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高速公路、一级路、城乡公交从无到有,国道、省道里程刷新历史,通村水泥路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外联内畅”交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通信网络、广播电视覆盖城乡,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建设、农网改造成效显著,有效解决26万人安全饮水和12万户“低压电”问题。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电网升级等工程全面铺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00余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59.9亿元增加到149.6亿元。城区加速扩容提质,建成了一级路、防洪堤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实施了“一区六园”、城市综合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成区面积由6.5平方公里拓展至10平方公里,城区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县坚持“四化同步”,推进“五带共建”,加快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集镇、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与此同时,将移民迁建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相结合,建成上庸、深河、官渡、柳林、文峰5个移民新镇。竹房城镇带“五年大变化”目标顺利实现,新一轮建设扎实启动,区域城镇化率提高到60%,宝丰、溢水2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擂鼓镇入选省级重点镇,楼台、竹坪、得胜等一批集镇扩容提质,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1万人。
围绕“宜居村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新变化,促生旅游新发展,我县多次荣获“全国旅游先进县”,2乡镇获评“省级旅游名镇”,国际绿松石城入选“湖北旅游名街”,麻家渡镇总兵安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新经济、新业态逐渐形成。
民生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五年间,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启了新一轮攻坚战,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共同推动、创新驱动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累计整合资金100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57个、老区重点村15个、边远极贫村61个,减贫困人口10.4万人。
教育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130所、幼儿园44所。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建成县精神卫生中心。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城乡医保、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困难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体系逐步完善。
未来,竹山将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突出脱贫攻坚、产业转型、项目建设、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实现“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建设目标。

↑龙背湾电站。

↑小漩电站。

↑潘口电站。

↑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裕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菌。

↑妙莲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绿松石首届公盘交易现场。

↑中外模特展示绿松石饰品。

↑交通建设一日千里。

↑物流产业方兴未艾。

↑农村淘宝风靡竹山。

↑茶叶成为支柱产业,图为星梦茶业公司生产的十星红茶。

↑郧巴黄牛养殖渐成规模。

↑文峰乡青龙寨扶贫安置点。

↑农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奔小康。

↑宝丰镇女娲山。

↑官渡镇武陵峡。

↑上庸镇黄州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