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县人大代表、宝源绿松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正龙

“作为绿松石行业的人大代表,我要坚决落实县委、政府战略部署,依托绿松石资源优势,实施绿松石矿产开发,实行保护与开发并举。”宝源绿松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正龙说。
王正龙说,我县绿松石储量丰富,是名符其实的“绿松石之乡”。但当前竹山绿松石仍存在名片效应不足、文化底蕴不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
优化绿松石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功能,加大投入,围绕产业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条。
尝试生态矿区建设,规范绿松石全产业链管理,配合政府完善公盘交易平台,努力将竹山打造成为“世界绿松石珠宝交易中心”。
全方位广告宣传 “竹山绿松石”品牌标志,促进竹山绿松石走出竹山,走向全国,为实现县委政府将绿松石打造成竹山县“第一产业”的战略目标不懈奋斗,为竹山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挖掘绿松石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积极向外推广,继续举办女娲文化旅游节,充分发挥节会平台效应,大力宣传绿松石文化,开发特色旅游,带动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 (谢 莹)
让校园绽放文明之花
——访县人大代表、麻家渡镇中心学校校长方佼

“竹山文明创建享誉全国,麻家渡镇是十星级文明创建发源地,继续擦亮十星级品牌,深化文明创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县人大代表、麻家渡镇中心学校校长方佼说。
校园文明折射社会文明,是文明创建的重要窗口。抓校园文明,必须符合教育特点,尊重教育规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
打造特色品牌传承文明。方佼说,学校要在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进特色教育。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抓好九年制学校“十星”系列评选和柿树坪小学“剪纸艺术”等特色项目的同时,带动其他学校挖掘特色。
培养文明之师传播文明。通过开展师德自评、互评,不断修正教师的言行,让教师不仅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校园文明的示范者和先行者,夯实校园文明创建基础。
强化养成教育传递文明。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学科教学中,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增光添彩。 (陈甜甜)
发扬光大施洋精神
——访县人大代表、 湖北文润律师事务所律师全文

全文说,作为律师当选县人大代表,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誉,是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群体的担当,更是一种责任。
曾是检察官的全文,自学取得律师执业证,2000年辞去公职与人合伙组建了我县第一个律师事务所——湖北弘亚律师事务所,2015年注册成立了我县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湖北文润律师事务所。
“做施洋故乡不负施洋盛名的律师”是全文的座右铭。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全文执着敬业、坦诚重德,赢得了当事人的尊重和各级各部门的首肯:获评全县首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市首届十佳优秀律师、全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
作为人大代表,如何为竹山的法治建设做出贡献?全文说,他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播法治思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履行人民代表的监督责任,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职能,为法治强县建言献策。 (李永芳)
大力发展电商助推扶贫
——访县政协委员、 湖北融凯科技公司董事长伍松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农民打开销路……”今年“两会”期间,县政协委员、 湖北融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伍松积极为竹山电商发展建言献策。
2015年以来,我县建设秦巴电商城,为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设和完善了线上和线下特色中国竹山馆、菜鸟物流服务中心,为我县电商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农村电商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于竹山“互联网+”县域新经济的发展,伍松说,他有三点建议:一是加大电商知识的普及应用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教会农民用好互联网,直接对接消费市场。二是加大本地产品上市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大型电商加强对接,鼓励引导本土电商企业与原产地加强对接。制定竹山“触网”商品准入标准,切实维护“竹山网货”品牌。三是迎接返乡创业浪潮,发掘和培养电商骨干人才,真正使电商扶贫成为我县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陈兴云)
挖产业潜能 建招商平台
——访县人大代表、县绿松石资源管理局局长任楚雄

“招商引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狠抓落实。我们将以大产业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县人大代表、县绿松石资源管理局局长任楚雄说。
培优产业兴商,实现互利共赢。依托国际绿松石城,不断增强功能和承载能力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依托现有的机制、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吸引一大批优势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中。
专班跟踪服务,创优发展环境。全力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宽松配套的政策环境,确保大项目进得来、留得住、站得稳。
突出主攻方向,坚持特色招商。坚定竹山绿松石第一产业发展信心,努力打造世界绿松石珠宝交易中心,依托国际绿松石城,开展绿松石主题招商、园区招商、节会招商等,加快新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加工基地。 (卢 波)
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活力
——访县人大代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勇

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县坚持把改革作为主题主线,向改革要资源、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开创了“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建设新局面。县委办副主任李勇认为,我县深化改革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瞄准主攻点,试点性改革有序展开。二是把握结合点,落实性改革全面铺开。三是打造示范点,创新性改革逐步放开。先后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改革探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四是抓住关键点,保障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深化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李勇表示,“未来五年,我县必将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实“三区一降一补”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行政审批高效优质;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补偿和区域协调机制。” (张 成)
发展乡村旅游促农增收
——访县政协委员、县人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绪奎

“我希望县委县政府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加大对乡村旅游支持力度。”县政协委员、县人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绪奎说。
作为一名“生态旅游拓荒者”,张绪奎抢抓发展机遇,在楼台乡观音沟建成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针对未来的发展,张绪奎说,将以“建设观音沟旅游名村”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娱”,着重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将争取在一至两年时间,将观音沟建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知名风景区,使其真正成为竹山县城的“后花园”,人们精神的“寄宿地”。利用观音沟的区位优势,重点打造观音寺、华佗庙、财神庙、三清殿、三皇庙及张振武烈士陵园等景点,完善景区道路、绿化、食宿等综合配套设施,着力将观音沟建成集宗教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县城近郊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将观音沟村文化广场建成集道德文化、廉政文化、文体娱乐于一体的道廉文化教育基地。以观音沟旅游风景区为核心,根据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以农耕体验、水果采摘为主题的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基地,进一步开发蔬果采摘业态,重点打造采摘游,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卢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