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执法局驻明清村、园艺场精准扶贫小记
今年47岁的江开友上有年逾七旬的父亲,下有两个在读小学的孩子,妻子智障,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过去养了20多只鸡和2只山羊,只能换点油盐钱,想规模发展养殖业手头又无资金,一直守着辽阔的山场受穷。”江开友说,如今他能林下养羊、养鸡、养猪脱贫,多亏了县执法局的支持和农商行的10万元贷款。
“发展产业,让村民有脱贫途径;修建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他们的脱贫梦。”县执法局局长冯家斌说。他们驻明清村、园艺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为扶贫村发展把脉问诊,科学制定种植、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组织40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扶贫计划。局党组与工作队长、队员、包保干部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目标。
多方争取资金,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5月,他们争取县房管局等单位项目资金50多万元,修通了明清村2组至5组入院水泥路1.5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500米;修通3组断头路200米,建防护栏70米;投资20万元,排险加固8组道路塌方4处,清除土石方3万立方米。投资7万元,复修园艺场通村水泥路5公里,恢复水毁农田5处。在明清村4组、7组和外环路沿线清理废旧物品、垃圾280多立方米,栽植绿化树100株。
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针对明清、园艺场离城近的优势,动员村民发展露地蔬菜250亩。明清村5组贫困户刘应炳因病致贫,该局邀请镇农技服务中心为其送去蔬菜良种,现场指导种植露地蔬菜5亩,亩平收入6000元,总收入达3万元。园艺场贫困户丁泽华发展核桃5亩、石楠苗圃1亩,套种蔬菜、花生和豆杂,收入1.5万元。
坚持因户施策,帮助他们精准选择畜禽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筑牢增收脱贫基础。今年,该局扶持明清村、园艺场27户贫困户养牛30头、养猪53头、养羊218只、养鸡2925 只。园艺场贫困户刘孝主养鸡150只,已出笼140只,收入1.4万元。明清村8组贫困户陈昌秀有加工豆腐的手艺,但苦于交通不便而受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在明清大道租房办起豆腐加工作坊,每天肩挑豆腐沿途叫卖,年收入2.5万元。
该局牵手农商行,创新开展了“两免一补”(免担保、免抵押、补贴利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行多方监管、风险共担、分类授信、按“效”贴息。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动性。目前已争取县农商银行为14户贫困户发放种养业贷款80余万元,建成特色种养基地3个, 20户贫困家庭靠种养业增收脱贫。贫困户江开友贷款10万发展养殖业,今年底可出售山羊80只、珍珠鸡和土鸡500只、猪6头,总收入可达10万元。
因户制宜,分散安置与购房相结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户、旧房维修5户。为5户重灾、重残贫困户送去慰问金5000余元。明清村8组贫困户刘国祥上有七旬老母亲,下有40多岁的弟弟。因阴雨滑坡导致3间泥巴房倒塌,在邻居家空隙地搭了个窝棚暂住。该局和村支两委多方筹资,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为刘国祥建起砖瓦房,搬入新居的刘国祥把3亩地全部种上蔬菜,年收入达到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