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龚举海在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把握大势,胸怀全局
一是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员”。工商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助手,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要主动对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了解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为县委、县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要通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提交团体提案、报送情况反映等形式,将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反馈上来,及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要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要把服务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夯实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商会建设的新路子,将行业商会、协会延伸到全县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积极帮助企业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解决融资难题,为企业开辟市场、扩大合资合作创造更多条件;要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旅游产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引导民营经济继续专注实体经济,培育更多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型、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行业“小巨人”;要创新服务方式,注重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是要当好招商引资的“联络员”。积极协助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引资与“光彩事业”和“回归工程”结合起来,采取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广泛邀请外地企业家来竹访问考察,投资兴业。要巧打“感情牌”、善搭“亲情桥”,大力引导在外打工能人回乡创业,力争催生更多小微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增添发展活力。要发挥“联系牵头、协调四方”作用,推动部门、乡镇、企业转变观念、行为和职能,并主动靠前、优化服务,形成邀商亲商、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确保来我县投资兴业的投资者、企业家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志存高远,担当有为
一是要强化教育引导。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履行好思想教育、方向引领职能,当好民营企业的“引路人”。通过专题报告、辅导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
二是要弘扬先进文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牢固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着力构建健康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员工认同的文化氛围,自觉承担实业报国、诚信守法、道德自律、公益慈善、促进和谐的责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会员企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企业自身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以个人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要持续深化“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创建文明单位,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团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是要履行社会责任。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广大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政策和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踊跃投身光彩事业、小康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热情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加大对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凝心聚力,同心同行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工商联党组是工商联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凡涉及工商联工作的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委决策。这是中央对工商联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工商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会议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工商联领导班子,要更加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同级统战部门的领导,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建强会员队伍。适当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比重,在扩大工商联会员覆盖面和优化会员结构的基础上,把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参政议政能力强、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非公经济人士吸纳到工商联组织中来,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不断增强工商联组织的整体实力。要根据商会组织、会员企业的需求,帮助民营企业家“加油”、“充电”,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高校资源,组织开展政策培训、案例培训、外出培训和行业培训,努力培养建设一支善于发展、勇于创新、敢于竞争、乐于奉献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三是要夯实基层基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要抓好“两个覆盖”,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扩大党的基层基础;要发挥“两个作用”,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筑牢党的群众基础;要建强“两支队伍”,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大行业商会建设和指导力度,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行业商会组织的协调服务功能,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四是要凝聚工作合力。县委统战部门要健全与工商联党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对工商联党组的领导和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帮助工商联协调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县上下关心非公经济发展、支持非公企业创业、帮助非公经济排忧解难的氛围,努力为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会员和非公经济人士要主动践行“同心”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融入到加快竹山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县上来。县直各部门要切实为工商联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敢于为非公企业撑腰,勤于为非公企业办事,乐于同非公经济人士交友,形成合力推动我县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县工商联工作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是我县决战贫困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一核两带三为主”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在秦巴山片区率先脱贫摘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新常态下非公经济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能,增强服务功能,为在秦巴山片区率先脱贫摘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星高地、秦巴强县”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聚焦“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非公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家学深吃透“新常态”、“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中高”、“双创”、“五大发展理念”等政策精神,造就一支讲政治、懂政策、会经营、有思想的企业家队伍。
聚焦“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
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全力为非公经济牵好线、搭好桥。抢抓贫困县“IPO绿色通道”机遇,协调职能部门支持县内企业上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推广PPP模式,促进一批有意向的非公企业参与我县PPP项目建设并做好跟踪服务。发挥规模企业和行业商会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十堰籍、竹山籍商会社团联络交往,为非公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服务。
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行村企共建、成立扶贫互助社、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等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村企双赢。注重典型引路,大力培植一批参与脱贫攻坚的优秀非公企业典型,全面营造“精准扶贫,企业先行”的浓厚氛围。
聚焦“四化”倾向,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围绕“五好工商联”建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组织人员下派,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行业商会。加强工商联会员发展工作,密切关注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商产业等企业入会。充分发挥乡镇工商联分会、异地商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聚焦“四个意识”,提升履职能力
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县委、县政府保持思想上高度统一,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步调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和广大非公人士将“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竹山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决战贫困、建成小康”精准扶贫行动倡议书
全县广大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采取领导包点、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包户的方式,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扶贫攻坚决战贫困的任务艰巨而道远,目前,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42个,其中,重点贫困村61个,贫困人口34803户102359人,这些村、这些户、这些人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需要帮助,呼唤幸福,期盼小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我们的光彩精神,“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广大非公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站在党委政府同一战线上,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精准扶贫决战贫困的社会责任。在此,我代表竹山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届执委会发出倡议:
一、“决战贫困、建成小康”,行积善举,功德无量。迈开您的脚步,到贫困村、贫困户家中走一走,就会闪现希望之光;伸出您温暖的手,拉一把困难群众的手,就会温暖一家;献出您的爱心,贫苦户就多一份希望,人间就多一份真情;乐施您的善举,帮扶就多一份力量,社会就多一份文明。
二、“决战贫困、建成小康”,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百企帮百村”、“千人帮千户”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也是人道责任。我们希望广大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到行动中来,采取产业扶贫、商贸扶贫、电商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等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开展安置一名贫困群众就业,带活一个贫困家庭;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点了一盏希望之灯;提供一条科技信息,找到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支持一个基础建设项目,改变一个村的村容村貌;主导一个发展产业,带动一个贫困村整村出列等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帮扶行动。
三、“决战贫困、建成小康”,大商之德,胸怀天下。我们当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精准帮扶、不落一人,广泛开展救孤、济困、帮穷、助残、扶老、携幼等慈善行动,积极参加村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基础设施等事业,献良策、出大力、作贡献。
“扶贫济困,一诺千金”。这是我们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诚挚宣言,也是我们的精神守望。让我们携手同心,既当企业家,也做慈善家,为推进竹山在秦巴山片区率先脱贫摘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竹山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给离任的第十届委员的致敬信
尊敬的各位离任的十届执委、常委、副主席(副会长)、主席(会长):
值此竹山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们与会全体同志代表广大会员怀着十分尊敬的心情,向离任的各位十届委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届执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党委联系民营经济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民营经济助手作用,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性”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受到上级工商联组织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这其中倾注着各位离任委员的大量艰辛的劳动和奉献。
尊敬的各位离任委员,不论你们是兼职的还是专职的,也不论你们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还是机关干部,你们在会工作期间,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想大事、谋发展、为基层、抓服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始终坚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心系会员,为我县新时期工商联两支队伍的建设倾注了至诚的心血;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做到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县工商联会员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敬重,你们的商会情结和敬业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团结奋进、开拓进取!
尊敬的各位离任委员,今后我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同,但我们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就是为了早日把我县建设成为“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早日脱贫摘帽步入小康。我们恳切希望你们继续关注、关心和支持工商联(总商会)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推进竹山绿色崛起、率先脱贫摘帽,早日实现小康竹山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竹山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2016年12月28日
竹山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一届执委会领导班子组成人员
主席、会长:周清荣(女)
专职副主席、副会长、秘书长:王锡国
兼职副主席10名(以县委审定排序):刘晓明、陈敦桥、徐茂群、刘洋、李德琴(女)、周丽萍(女)、帅勇、谭顺平、龚明兴、陈世华
兼职副会长16名(以县委审定排序):周超、方炜、张绪奎、兰世清、周少林、蔡明宏、林泽胜、张伟、王正龙、王昌清、邵忠文、 张再华(女)、刘燕琴(女)、吴云(女)、朱冲、王成斌
常务委员:肖 波
执委会委员32名(以姓氏笔画排序):万能武、马金成、王太祥、王红(女)、毛光明、叶峰、叶鹏、付军进、冯忠文、吕世奇、伍 松、全文、全照春、刘玉新、杨松、杨爱国、张昌虎、张宗萍(女)、陈广宝、陈中生、陈华(女)、陈和利、周艳琴(女)、胡永华、闻 亮、姚磊(女)、黄凤娥(女)、曾和林、楼汉华、谭珍珍(女)、樊随庸、潘爱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