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1月07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一体化的竹山探索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7日  查看次数:次  
风格统一的秦巴民居,宽敞整洁的乡间道路,三三两两的大人在河道漫步,成群结队的孩子在广场嬉戏……这个被称为曹家湾村的地方,位于距县城30余公里的宝丰镇。
  和曹家湾村一样,我县346国道沿线城镇带示范区内7个乡镇136个村,正向着城乡一体化齐步迈进。
  2010年底,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被纳入湖北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作为“省字号”试验区,我县先行先试,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探索出了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竹山模式”。
特色集镇聚民
每天早晨8点,潘口乡小漩村的陈忠菊准时来到湖北嘉麟杰服饰公司上班。长年在外地打工的她,2016年初回乡就业成了“上班族”。
  湖北嘉麟杰服饰公司2014年入驻通济沟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年生产各类成衣1500万件,带动千余农民工就业。以通济沟工业园区为代表,我县多点布局,打造“一区六园”,推进“满园工程”,吸引入园企业70余家,吸纳城镇就业人员3000人。“园区已成为促进就业的‘吸纳器’。”竹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修贵说。
  “吸纳器”的诞生离不开发展环境的优化。按照“西进、南扩、北延、中优”的思路发展,县城面积从15平方公里拓展到99平方公里,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难题。6年来,投资6亿多元完成 “四纵八横两环”的城区道路网,引资数十亿元建设集商业、办公、居住、宾馆、餐饮的国际绿松石城等城市综合体,投资近1.5亿元绿化“两河四岸”及县城周边山体、河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城区人口从5年前的4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6万人。
  以城区为中心,竹房城镇带沿线集镇也如同一块块“磁石”,吸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资源。
  溢水镇华家湾村的华扬在镇上开了家餐馆,这位曾长期在外地打工的小伙子说,“在镇上住的人越来越多,吃饭的也就多了。”几年前,溢水集镇只有1.2万人,如今通过迁村腾地、旧城改造,集镇版图面积增幅40%,集镇人口达到2万人,跻身国家级重点镇行列。
  和溢水镇一样,我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亿多元,结合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等不同优势,通过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集镇。以特色集镇为“据点”,一批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生态休闲项目相继落地。当地群众顺应时势,兴产业、忙就业、置家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城镇带沿线累计新增城镇人口近3万人。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