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近麻家渡镇牌楼村,新建起的一座座光伏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光伏架下,是一排排香菇大棚,这种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光伏+种植”模式,成为该村贫困户脱贫的“新财路”。
产业园中,25户村民在忙碌着管理和采摘香菇,村生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忙着过秤付钱。贫困户陈从树当天出售鲜菇20多公斤,收入200多元。
牌楼村是麻家渡镇的偏远贫困村,太阳能资源丰富。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绿色能源,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打造稳定收入来源作为重头戏来抓。2016年5月,引进十堰市汇和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牌楼村建设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在建设中,采取“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综合利用模式,实行棚顶发电、棚下种植香菇,形成光伏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该村1组和3组100家贫困户入股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每户每年可从发电收入中获得纯利3600元,受益期达25年以上。贫困户陈浩说,光伏发电绿色环保,除能满足家里的基本用电外,多余的电还能上网买钱。现在不用农户操心,坐在家中就能挣钱,真是致富好项目。
光伏棚下也是宝地,该村实行立体开发,在棚下规划发展香菇,建设了30多个香菇大棚。去年4月,村里成立了生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香菇烘干车间,与25户有意愿种植香菇的贫困户签订回收合同,所产香菇按保护价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去年5月,25户贫困户每家领到一个大棚和2000个菌棒,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种植香菇。贫困户周健由于香菇大棚管理有方,产菇量大、品质好,遇到生长旺季,一家人采摘不过来,还请工采摘,小香菇成就了他的致富梦想。
(苗东升 操 颖 温雪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