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3月2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5日  查看次数:次  
  地名是重要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国防外交、测绘制图、交通通讯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广泛发挥着作用。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旨在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交往,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解决专项经费,制订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一阶段工作任务。
  普查核实 首战告捷
  竹山地处鄂西北北部,辖17个乡镇,244个村(居)委会,版土面积约3579.8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最终审定入库地名目录总数为8063条,其中陆地水系类245个,陆地地形类1923个,居民点类3542个,行政区域类18个,群众自治组织类244个,非行政区域类50个,交通运输设施类831个,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235个,纪念地旅游景点类43个,建筑物类32个,单位类900个,历史地名89个(不含在8063条中),地名标志63个(不含在8063条中),符合要求的多媒体照片8126张(含地名标志63张),通过实测或经处理的工作底图确定地理位置8126余处,标准化处理11条(更名6个,审音定字5个)。登记表四轮查漏补缺审核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基本完成全县17个乡镇8063条登记表及相关信息入库对接工作,库中自查出的细节性问题基本修正完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图录典志编纂工作、行政区划图、地名文化专题片录制工作以及开展千年古县调研(古乡镇、村落)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领导重视 保障有力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设置。地名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系统性强,工作要求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竹山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发了《竹山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由县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地名普查工作进度,县普查办组建了县级专家(监理)队伍,22个成员单位、17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各乡镇配备3-5名“土专家”,具体负责本地的地名文化挖掘工作。
  普查前期工作准备扎实。落实了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县政府配套工作专项经费100万元,已支付外协单位费用65.83万元,购置办公设备10余万元,拨付17个乡镇地名普查工作经费20万元;对村(居)、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及“土专家”进行了地名普查培训3次600余人次;确定了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印制了宣传彩图500份,发放了宣传手册及工作手册750余份;广泛收集了各类典、志、图册、档案、文件等资料。
  首次成员单位普查员培训之后,迅速开展资料收集、地名目录调查摸底及登记表填写等工作。2015年上半年我县积极收集普查资料,初步调查摸底地名数量约12500条,经过近两年的普查核实,利用《地名目录普查软件》查“重、错、漏”,再加上人工甑别、查证、修改《地名调查目录》,确定无重复地名11323条,预填登记表11323张,为防止地名漏登起到了积极作用。
  及早谋划 主动作为  认真开展内业收集、甄别、整理、修改等工作。外协单位正式进入后,我县立即对照一普资料以及初步收集上来的地名目录、预填的地名登记表进行逐条逐栏目校核、修改,对重名进行甄别备注,对不标准名称进行统计;在经过处理的工作底图上核查对应地名名称,填写部分经纬度等相关内容。认真开展外业调查采集工作。我县先后开展了两次外业调查,历时三个月,对整理出的11323条地名目录相关属性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和GPS数据采集,对于不能准确定位的或经纬度有疑议的地名进行实测,实测地名占总条目的20%左右。采集地名多媒体图片约10000余条,采集地理实体位置约9000余处。一对一指导业务人员填写登记表等工作。对水务、交通等几个大的成员单位提供的目录逐条落实所在位置。经过两轮实地调查及补充采集,结合室内整理,确定入库地名条目9000余条。
  开展了数据入库及普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开年以来,我县成功完成入库地名信息8063条。其中,陆地水系类245个,陆地地形类1923个,居民点类3542个,行政区域类18个,群众自治组织类244个,非行政区域类50个,交通运输设施类831个,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类235个,纪念地旅游景点类43个,建筑物类32个,单位类900个,历史地名89个,地名标志63个,即将完成图表库对接及边界编辑工作,形成初步地名成果表,报相关成员单位进行核对,并对各成员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复审、修改。
  注重细节 严把质量
  地名普查工作始终坚持“速度服从质量”,地名文化把关实行三级审核:成员单位自审、地名普查办初审、普查监理组终审。对上报的数据、材料认真进行审核,并进一步与老数据进行比对、筛选、核实,对上报有误、格式不正确的地名数据,退回重新填报。严把《普查登记表》质量关。县二普办聘请了5位本县地名文化爱好者组成县级质量监理组,负责对两轮登记表进行最后审核把关,审核时重点把关登记表信息条目中的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出现的混淆倒置情况、格式不规范情况、标准不统一情况、语言不精炼情况;历史沿革上重点把关时间节点漏记情况、表述不准情况;地理实体上重点注意在方位叙述上的先后顺序及不完整等问题;登记表中每一栏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以及对错误信息、数字的统一书写和对语句不通顺、错别字等问题的修改。
  整理地名标志资料。对所有地名标志调查目录、登记表、照片进行100%审核,确保资料完整、位置准确、照片质量符合入库要求。
  对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湖北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我县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同音不对意以及“大、洋、古、怪”等情况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等。通过清理整顿,目前全县整治不标准、不规范地名1000个左右,审定核查了跨(县、市、省)界地理实体51处。对跨县界自然地理实体进行实地调查。与相邻的竹溪县联合实地踏勘后发现有5处自然地理实体并非跨界,只是两县交界,并区分了少数疑似居民点类条目的归属。做好普查痕迹档案管理,形成档案目录,使各个阶段的工作和环节有据可查、真实再现。  策划:余娇娥 蔡成盛
  组稿:陈兴云 卢 敏



女娲山旅游区:位于宝丰镇,以其文化传承及建筑物用途而得名。“女娲山”相传在此山女娲炼石补天,“旅游区”指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关门岩:位于楼台乡肖家沟村5组,因其地形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壁立万仞,下临北星河。山腰有石门二扇,左右关阖,常人莫能至。”



学堂洞:位于双台乡双台村4组,因其传说故事及地形特征综合得名,相传春秋孔子至楚讲学时设帐于此。



鲁班峡:位于官渡镇百里河村,传说观音在百里河化身俗人济世救人之时,鲁班对观音即生爱慕之心,观音心想与他做耍,见百里河流星寨下的八里峡,岩壁险阻,道路不通,来往行人多有不便,提出鲁班要是能在三个时辰内修好栈道的路,便答应定亲,后鲁班运起神功,各路山神、土地爷齐齐相助,便修出此峡,当地人感念鲁班开通栈道的路基,便取名鲁班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