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我与同事一起前往楼台乡三台村拜谒张振武墓。春寒料峭,天色阴沉,我的心中有莫名的伤感。
从县城向北,沿242国道行十五公里,路左侧有楼台乡三台村委会,路右侧有一块不锈钢的指示牌,介绍张振武的生平,指引张振武墓的位置。由此向上,有新铺的水泥路,四米来宽,前行数十米,拐到一家农房院子里。房屋右侧有黄泥小路,上行十多步,向右就能望见张振武墓,灰色的坟茔,静静地混杂在油菜地里。再走过一片小树林,走上山坡上的小路,就来到了张振武墓的背后。
这里并排着两座坟墓,张振武墓背后是水泥砌成的圆形墓,圈中插着几根竹棍,还有几茎枯萎的长蒿,透露出早春的萧瑟。墓的周围全是初打苞的油菜,一片青绿。我们只能伫立在油菜地里,打量混凝土制成的墓碑。墓碑约一米高,碑顶是庄重的小庑殿顶,碑身用砂粒作框,粗糙而坚硬,水泥涂抹的碑面上,是辛亥首义老人喻育之在94岁时题写的“辛亥首义先烈张振武先生之墓”。
灰暗的色调,庄重的样式,已经让人感觉沉重了,而回想张振武的事迹,更有着格外的悲怆和沉痛。这位推翻满清统治的首义元勋,好像带着满身的血迹、睁着不屈的眼睛,愤怒地躺在墓中。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它使中国历经两千余年的封建制社会走向了灭亡。张振武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远远高于他的职位。起义前,他只是武昌黄鹤楼街小学的一名教师、革命团体“共进会”里的一名积极分子。武昌起义原定于1911年10月16日举行,但10月9日,起义的参谋长孙武因试制炸药发生爆炸被送入医院,起义的总指挥蒋翊武因遭搜捕,潜逃到监利县。沧海横流中,时势造英雄。张振武等人提前发动武昌起义,10月10日晚攻占清督府,大获全胜。第二天,起义军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威逼清军协统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张振武被推举为军务部副部长。当时,黎元洪三天不吃不喝,一言不发,蒋翊武还在监利,军务部部长孙武有伤在身,张振武实际上成为武昌起义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即使蒋翊武10月3日回到武昌,也只是担任军务部副部长,即使同盟会领袖黄兴10月28日来到武昌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张振武仍然直接指挥战斗。
张振武还是保卫武昌的中流砥柱。汉阳失守后,黄兴在军事会议上建议放弃武昌,东取南京,张振武以刀斫地,厉声说:“头可断,武昌不可弃!有敢言退出武昌者斩!”黄兴避席,黎元洪也连称与城共存亡。会后张振武跨马巡行武昌城,大喊:“汉阳不守,乃我战略撤退,武昌万无一失!”以安军心民心。在清军疯狂的炮击下,黎元洪准备避走葛店,张振武斥责黎元洪不守诺言,并安排人员看管黎元洪,但黎元洪还是溜出武昌城,直到局势稳定后才返回。
张振武蔑视黎元洪,黎元洪“爱既不能,忍又不敢,回肠荡气,仁智俱穷”,终于和袁世凯相互借刀,假手加害张振武。1912年8月15日晚,北京城内,大清门口,振武坊下,张振武被捕,三小时后就遭枪杀!时年三十六岁。呜呼!哀哉!革命未竟,壮士遽逝!自称“手造中华民国”的张振武,就这样被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和副总统黎元洪杀害了!章太炎先生挽曰:“英雄正自粗疏,亦当宥之十世。权首能无酿祸,如可赎兮百身。”
死者长已矣,百身莫能赎。张振武曾改名为“竹山”,可见对竹山的依恋之情,自然应该魂归故里。8月底,张振武遗体运至武昌,黎元洪虽然在挽联中惺惺作态,强自辩解,却也不敢否认张振武的历史功勋,其联曰:“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9月初,张振武遗体运抵竹山,在城关北门坡广场举行公祭后,拟送至双台乡田沟村张振武家乡安葬,因交通不便、遗体腐烂,遂葬于三台村木鱼山黄土坡。遥望故土,魂断归途!如何不为之伤感!
此刻,站在黄土坡上俯视前方,北星河在木鱼山下绕了一个大弯,造就对面大块平地,如今建有楼台乡三台九年一贯制学校。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双台乡田沟村至今还流传着张振武的传说,说他年轻时任性、赌钱、打架,三五个人不是他的对手等等。我能想见他的个性张扬,更景仰他爱国之深沉、革命之坚决、战斗之勇武。甲午战争后,张振武长啸当哭,说:大丈夫忍为奴隶国民耶!毅然变卖田产,东渡日本攻读政治法律,加入体育会练习战阵攻守等。武昌起义前,张振武又回竹山变卖家产以充军资,返回武昌时,他带十多箱炸弹进城,卫兵要开箱检查,他用拳头捶锁,鲜血四溅,卫兵见状,连忙让他进城。清军炮击武昌时,一枚炮弹落在军政部的办公桌上,张振武笑着说,把炮弹移到楼下,照常办公。临刑前写给黎元洪的信里,他依然发出战斗的怒吼:当为雄鬼以索命!然后掷笔长啸:“死耳,夫复何言!”
壮哉!男子汉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张振武,大英雄!真英雄!我不止想起死亦为鬼雄的豪壮,也想起“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威武。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张弓以逐恶虎,振武可壮国威。没有英雄的民族无魂,漠视英雄的民族可悲,包括张振武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英雄们,我们应该永远怀念和祭拜。
遥想张振武的英风侠骨,不觉风柔山明,鸟啭蜂旋。向右看,242国道蜿蜒向前,由此可去双台乡田沟村张振武的故居,沿途杨柳依依,风光旖旎,绝非昔日山路狰狞模样。向左数十步,有观音沟风景区,昔日的观音道场仍在,但更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草莓正红,游人不绝。最能告慰张振武在天之灵的是,过去,人们“讨米不到北星河”,如今,北星河畔沿线人民正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下,阔步迈向小康社会。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正在多种先进的国防武器的护卫下,精神抖擞地迈向世界强国之列。
安息吧!张振武先生。清明之时,油菜花黄,那是大地和人民献给你的花环。
(作者单位:竹山县新闻办)
3上一篇下一篇4



谒张振武墓
新闻作者:袁 斌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