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进位阔步行
——竹山县一季度县域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阳春四月,走进通济沟工业园区,园区大道宽阔平坦、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嘉麟杰服饰公司、裕源食品公司等企业生产如火如荼;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等企业正加紧推进厂房建设……这一切,都折射出竹山县域经济正踏着春天的旋律,应势勃发,百花齐放,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无穷魅力!
一季度,全年计划实施的128个10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81个,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10%……一个个数字勾勒出一个以“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为纲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秦巴强县。
产业为重
沿着通济沟工业园区的大道,道路两旁集聚着秦巴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产业园、裕源食品、嘉麟杰服饰、竹山物流中心、快递分拣中心、恒达物流中心等企业大鳄,呈现出来的聚集效应,成为竹山构建“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新坐标的一个缩影。
与天津中盈集团签订锂电池生产及微电站建设项目,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湖北金草堂药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首创集团达成投资项目意向性协议,新落地项目3个,到资项目5个,到位资金3.5亿元……这一系列协议的签订、项目的落地,得益于出台招商引资“新五条”优惠政策,从土地供应、厂房建设、用工保障、财政金融等5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县坚持县“四大家”领导率先挂帅联系项目建设制度,实行“三重一联”和“五个一”(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县级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专班、一个具体责任人)项目推进机制,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脱贫为要
67个易迁安置点建设启动,新搬迁2710户,拆除旧房2200余户,易地扶贫搬迁每日一新……近日,我县脱贫攻坚喜报频传,处处是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浪潮,形成了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龚举海说,要通过“中医诊法、计生管法、狙击战法”——即像号脉一样找准穷根找对路子,像抓计生一样销号管理,像狙击战一样“一户一策”帮扶,确保全县十大特困片区、73个贫困村出列、3.5万以上人口如期脱贫。
坚持“挪穷窝”与“兴产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我县将“扶贫搬迁转移一批”作为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实现脱贫销号的重要举措,探索集中供养、扶贫贷款、村内插花等多种易地搬迁模式,实现贫困户下山、出沟、到路边、进集镇梯度转移。今年,我县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配套”,统筹规划各类扶贫资金14亿元,完成易地搬迁8826户24626人。
精准脱贫,产业支撑。我县围绕壮大“两绿三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加速产业升级,推广“能人带动、集约经营”、“资产投资、村户受益”、“入股分红、化解风险”、“转移就业、进城入园”、“互联网+三农”等模式,破解“源头治贫、稳定脱贫、长效扶贫”难题。目前,已落实产业面积2.5万亩,80%以上贫困户制定产业脱贫规划;推动3.8万贫困户外出务工,其中6700贫困户在县内就业。
民生为本
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迁建、恒升学校正在进行基础建设,东门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秦巴文化艺术中心进入最后装修阶段,县城段生态河堤建设即将完工……一系列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发展是基石,我县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民生建设的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从经营产业化、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入手,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制订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打造致富产业。
我县坚持建管并重,加大产业基地提等升级,新建及改造升级茶叶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6000亩,生产春菇100万袋,种植商品蔬菜5000亩,农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下一步,我县坚持不懈农业经济壮实体,落实“一企一策”帮扶举措,帮助具备条件的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完善相关证件,积极向上申报。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委“61”强农计划要求,着力扩大茶叶、食用菌、药材基地规模,引进2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堵河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增40家村电商服务点。
文:卢 波
图:今日竹山图片库
嘉麟杰湖北竹山服装生产研发基地
县中医院
恒升小学
秦巴文化艺术中心
金线莲加工车间
物流分拨中心
裕源食品公司
秦巴电商城
安置点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