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4月2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氧的乐土

新闻作者:冉景源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9日  查看次数:次  
  绿色环抱,山高水长,造化垂青,四季富氧,这就是柳林乡的生态。
  因为漫山遍野生长麻柳,所以取名柳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态环境可见一斑。
  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地处巴山之麓的柳林人民,以生态为荣,以保护为任,以发展为径,把自然馈赠与生态环保的红利整饬到极致,天然生态优越,文化生态繁荣,经济生态壮大,政治生态清明,悄然实现智慧与力量的崛起。
生态奇葩,魅力的自然秉赋
  库塘型湿地、林立的奇峰、星罗的飞瀑、高山的草甸、奇幻的溶洞、珍稀的生物、天然的氧吧、人文的记忆,不胜枚举。天公把独有的一点私心,浓缩到柳林,似乎警示浮躁的人们:到这里来,让灵魂回归初心吧。
  民间传说真武大帝修道选址,最早就在柳林墨池村的偏驾山,玉皇大帝批准造观,扔下的令牌,就立于如今的令牌寨。山下溪流供真武大帝练字洗笔,河床上留下许多碓窝一样的石臼,于是取名墨池。当真武大帝飞身踏上偏驾山时,不料仙体贵重,这座山承受不了,被踩偏了,只好选址武当山,这山便取名偏驾山。
  墨池,宁静致远而又华丽壮观,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溪流淙淙蜿蜒蛇行,飞瀑天来空谷传声,令牌林立直刺天穹,草甸宏阔舒展胸襟,都成了创作的题材。
  柳林的山大多是石灰岩,溶洞便成了这里的另一景观。亿万年形成的溶洞至今保持着原生奇观。石笋、石柱、石莲、石臼,不胜枚举,五彩缤纷。溶洞与地下河贯通,水流潺潺,桃花汛到来时,还能看到出鱼洞里钱鱼喷涌而出的景观。
  人护树,树涵水,水养人。作为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源头,2155平方公里的流域,成就了高峡平湖龙背湾:烟波浩渺,相忘鸥鸟。万壑千岩天付与,一洗寒酸郊岛。日日銮舆湖上路,十里珠帘惊笑。而涵养的14亿立方米山泉水,永续北送到首都,让柳林人民收获极高的荣誉和幸福指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特殊的生态环境,育养着植物1722种,动物286种。而最为出名的植物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红豆杉等26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4种。动物名气很高的有金雕、大鲵等41种。尤其是鲵类,特别神奇,山下生长着大鲵,而顺水坪以上的河流中却生长着小鲵,一河两景观,上下各不同,要不怎么说,柳林是动植物宝库呢!
人文生态,时空的记忆唤醒
  “一想姐的头哇,头发黑油油,眼看头发足有二尺六,金簪插里头……”这是撩得小哥哥们头发晕、心发颤的情歌小调《十想姐》的开头。柳林地处鄂渝交界,过去山高路险,信息闭塞,上千年来,人们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编成山歌,口口相传,自娱自乐,舒情解乏。唱歌是当地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乐也唱,苦也唱,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的史诗《黑暗传》在这里进行着时空光盘的刻录。柳林的民歌有山歌、小调之分。山歌一般以人生哲理的感悟和生产生活为题材,大多高亢激越,站在山里吼上一嗓子,空谷传音,铿锵幽深,余音绕梁。小调一般以爱情和心情为题材,大多舒缓柔美,轻声哼唱几句,柔声细语,悲喜缠绵,扣人心弦。
  以歌曲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是柳林民歌的显著特色。从春种夏薅到秋收冬藏,都会演唱民歌,寓劳动于音乐享受之中,这种形式统称为薅草锣鼓。利用锣、鼓这两种打击乐器,边敲边唱,为劳作的父老乡亲提神。薅草锣鼓可由一至四人演奏,击鼓人按节奏打鼓,敲锣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唱词内容丰富,演唱形式多样,富含浓厚的劳动生活气息。现在,当你走在山间田野时,仍总能听到高亢婉转的山歌,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山歌好听绵又长,吸引人的更有那深山美食。这里养着吃新鲜草、喝矿泉水、吸氧离子长大的高山黑毛跑跑猪。由于贮存困难,人们便用松枝、桂枝、香椿等香树枝熏制成腊肉,堪称一绝。腊肉无论是炒、焖、蒸、炸、炖,风味独特,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猪蹄炖汤,待肉熟至八分,再加上本地的笋子干、洋芋、香菇,扑鼻的香味能把馋虫给勾出来。猪蹄汤、干酱豆炒肉、泡酸菜炒鸡,被柳林人称为“硬菜”,就是名菜,配上亮晶晶的面面儿饭,令人叫绝。
  “硬菜”大赛每年都在举办,评委是当地的高寿老人。每到重阳节,当地有名望有组织者便把老人们组织在一个农家,附近的农户一家做一个拿手的“硬菜”参赛,随着组织者一声吆喝:“上‘硬菜’罗!”,厨师便端着热气腾腾的“硬菜”鱼贯而入,供老人们品尝。虽然不设什么奖项,但大家都乐此不疲,既献了厨艺,又传承了孝风。
  酒足饭饱之余,老人们围着火垄,会讲古盐道和农民起义的传奇故事。或高山巅,或丛林间,一座座石砌城寨矗立山头,一条古道隐匿林间,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古寨堡和秦巴古盐道了。古寨堡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白岩寨,寨子位于墨池村火田湾,竹山农民革命领袖熊光文投身革命,率部与国民党反动派激战,最后牺牲于此。秦巴古盐道历史则更为悠久,柳林境内的盐道自大宁河而出,经巫溪县白鹿镇、荆竹坝到柳林,延伸到官渡至老河口,被称为“勋宁线”,它横跨秦巴大山深壑,天堑变通途,是中华腹地的一条“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生态经济,任性的绿色情怀
  作为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地,既要保持水的清纯、空气的清新、山地的清洁,保护好优越的生态环境,又要解决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需求,似乎是一对矛盾。
  习总书记说:“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柳林乡党委政府结合儒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精髓,用辩证法的思维,寻找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作为年均种植黄金烟叶1.5万亩、产值4500余万元,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的十堰市烟叶生产第一乡。柳林乡全面推行烟叶烘烤以煤代柴、以电代柴,年均减少森林砍伐上万立方米。建成以柴胡、川乌为主的草本药材基地8000多亩,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6000多亩。利用山地、水域资源宽广的天然优势,发展以郧巴黄牛、郧阳大鸡、黑皮猪、大鲵等为主的畜牧水产业,建有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0多家,山坡满地现牛羊在柳林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态农业工业化步伐加快,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度开发柳林腊肉、笋干、渣辣子等绿色生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柳林特产上线销售,让柳林特产、特色菜品真正的走出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柳林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高山草甸、民主溶洞等自然景观名声在外。抢抓“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战略机遇,重点培植生态旅游,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醉美柳林。(冉景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