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7年05月06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脱贫攻坚“铸魂”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6日  查看次数:次  
□ 张 成  余鸿飞  袁胜敏

  5月1日,得胜镇集镇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以“十星创建.精神脱贫 ”为主题的巡回演出为全镇村民呈上了一场精彩的精神脱贫文化盛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致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政策、文化、科技下乡落地、入脑入心,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
  想“富口袋”,先“富脑袋”,以“精神高地”赢得“发展高位”,我县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喷薄而出。
健全网络惠民生
  如今,无论是竹房城镇沿线的中心村,还是堵河源头的柳林乡公祖村,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姑娘媳妇,甚至老婆婆和老爷子聚拢到村头的文化广场,或跳广场舞,或用健身器材锻炼。
  近年来,通过国家一系列文化政策扶持和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一大批文化设施在全县各地陆续建成,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了阵地保障。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体育中心堵河篮球场完成升级改造,“惠民乒乓球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字化移动图书馆”等惠民项目坚持常年免费开放,包括了“五馆两中心”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设施“秦巴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县级文体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在各乡镇,17个综合文化站基本得到维修和新建,农家书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乡村三级网络正在形成。136个村级文体广场、178个农民健身工程、98个全民健身广场,成为了农民精神脱贫新阵地。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逐步健全,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风靡城乡,以前扎堆聊天、打麻将、围火炉等现象,正在被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取代。
文化扶志又扶智
  精准脱贫,关键是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为此,我县持之以恒推动文化扶贫,坚持以全县农村为主阵地,加大送戏、送书、送文化辅导下乡力度。
  近年来,我县年平均开展文化扶贫专题下乡演出活动200余场次,依托160所道德讲堂开展宣讲活动近千堂,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精神面貌、致富本领,催生出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两万余户。
  战胜贫困需要志气,更需要智慧。2007年以来,我县建成农家书屋333个,配送图书49.9万册,书柜1270个,电视机10余台,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送智慧、送方法、送知识、送产业。
  “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口袋富脑袋,不打麻将不摸牌,脱贫摘帽喜自来!”麻家渡龙兴村党支部书记黄朝摘掉了贫困帽,喜作一首打油诗。
  黄朝洋爱读书,村里的农家书屋创办以后,他通过阅读养牛技术书籍,掌握了全套肉牛养殖、加工技术,创办了养牛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龙兴寨”商标,兴建4个养殖小区,首批带动贫困户集中饲养肉牛200余头。
“十星”扶起精气神
  不相互送礼、不大操大办,4月下旬,竹坪乡安河口村河沙坪集中安置点内60户贫困户静悄悄地搬入新家。
  去年以来,我县积极推进“十星”品牌的深化和创新,将“十星”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
  厚植文明土壤,激发贫困户主体能动性,我县细化“十星”的评星标准,以整治陈规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为目标,开展文明院、文明村等丰富多彩的文明乡风评比活动。先后在400多个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人文扶贫创十星,集体简办搬家礼”活动,引导5000余户搬迁户集体搬家,不请客、不随礼。
  繁荣十星文化,促进贫困村精神脱贫,我县整合各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和帮星、创星结对共建单位,通过晒好人、晒家风、晒村规民约等活动,营造浓浓的十星文化氛围,打造文明新农民。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我县文化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麻家渡镇罗家坡村、龙兴村,擂鼓镇烟墩梓村等美丽新村成为我县乡村文化的龙头,激发和带动了贫困户的主体能动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