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 日,在擂鼓镇红岩村,成片的黑色香菇大棚里,一排排发酵袋摆放整齐,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像小伞一样长在菌棒上,鲜嫩嫩的香菇紧紧簇拥,长势十分喜人。车间里,绿谷食用菌公司董事长李军正指导工人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对收集到的菌种进行加工、包装……在擂鼓镇红岩村,“绿谷”承载着村民的期盼 ,托起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近年来,擂鼓镇围绕“六个一批”脱贫战略,引进绿谷食用菌有限公司,以红岩村为核心区,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绿色产业,建立统一组培菌棒、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分配基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购销“五统一”模式,全力打造食用菌重点示范基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以产促搬、以产定迁”,带动周边5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食用菌一年两季,见效快,发展前景好,我们脱贫有指望了!”正忙着采摘鲜菇的菇农刘拥军高兴地说。今年54岁的刘拥军是红岩村贫困户,他每天来基地采摘蘑菇,一天至少有100元的工资。“食用菌是一个‘短平快’的产业,投资小、见效快,一年半载可以收回成本。正因为如此,它的‘钱’景,越来越为贫困群众看好。”擂鼓镇党委书记罗淳说道。
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镇、村领导干部多次来公司检查指导,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为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完成土地流转150亩,建成了标准化的菌棒生产、灭菌、养菌、接种、分选、冷藏等车间,建成107个出菇大棚,年生产菌棒80万棒。
在精心打造“竹山绿谷”品牌,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绿谷”公司主动抓好产业扶贫,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自愿、保障脱贫”的原则,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农户与企业双赢。目前,已在深河、擂鼓、宝丰等乡镇建设了产业示范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今后几年,还将逐步在各乡镇推广香菇种植。计划五年内投资5000万元,年产香菇1000万袋以上,年产值达1亿元。
公司简介
竹山县绿谷食用菌公司于2015年成立,注册资金1508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食用菌技术研发、培训;食用菌生产附料销售;食用菌组培、种植、加工及销售。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荟萃业界精英。拥有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管理团队,聘请了多位在国内香菇种植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作为常年技术顾问,并与中国菇城——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国内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的领航企业——浙江庆元县菇星节能机械有限公司建立长期技术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和推广。公司在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成立市场销售部。2016年公司荣获我县“规模化合作社”、“扶贫攻坚先进社会帮扶主体”等荣誉。
公司规划
公司第一个“五年规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6—2017年,主要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即:公司规划建设基地,提供菌棒,吸收农户到基地种植香菇,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以此模式培养一批产业能人。2016年红岩基地生产菌棒40万袋,吸引周边27户农户在基地上种植香菇,参与就业人数76人。今年公司新建了深河、宝丰两个基地,年产袋料香菇将突破150万袋,其中红岩基地计划生产菌棒80万至100万袋,带动100户以上农户参与;深河基地生产40万袋,带动农户20户以上。
第二阶段:2018—2019年,在稳固“基地+农户”发展的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发展规模。在全县各乡镇培植一批有能力、有理想的能人大户,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由公司提供菌棒,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回收。让香菇种植在全县遍地开花,涌现在村头田边,力争到2019年底突破年产袋料香菇1000万袋,让“竹山绿谷”品牌扎根竹山,走向全国市场。
第三阶段: 2020年及以后,在发展生产规模的同时,主要打造“竹山绿谷”的品牌效应、食用菌产品研发及深加工,延伸食用菌产业链。
公司承诺
◆ 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全县菇农提供菌棒;
◆ 尽心尽责为农户做好技术指导;
◆ 根据市场行情,公平公正地收购全县菇农的鲜菇;
◆ 诚信为贫困户提供金融帮扶。

① 菇农在绿谷食用菌基地里收集鲜菇

② 绿谷食用菌公司董事长李军指导菇农进行标准化养菌作业

③ 菇农在制棒车间进行菌棒制作

④ 菇农在绿谷食用菌基地里采摘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