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有路勤为径,勤劳善干的贫困户刘迂勤,前不久‘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两个‘陷饼’后,他就可以走上富裕之路了。”6月11日,得胜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胡德维告诉笔者。
54岁的刘迂勤,家住得胜镇大桥村7组,本不应该成为贫困户,但比他小两岁的妻子是重度精神病患者,病史近20年,因病致贫。
“每个月的药费都在2000元以上。这还不算,她发病后,稍有不慎,就毁坏财物,我家的现金她就用火烧了几万元。”刘迂勤讲述穷日子的根源。
“我知道老刘的情况后,与村支两委班子反复研究对策,首先是让其妻子享受低保,其次是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帮助他发展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县财政局副科级干部龚举新补充说。
“我按照制定的扶贫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每天手里牵着两根绳子干活,一手牵着绑住妻子的绳子,一手牵着拴着牛鼻的绳子。” 刘迂勤哽咽着说,每天一边小心照料4个“金娃娃”,一边细心呵护妻子,几乎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4个‘金娃娃’?”笔者疑惑的问。刘迂勤解释到:“我的4头郧巴黄牛,就是我家的‘金娃娃’,珍贵的很。”
去年,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与刘迂勤成为“亲戚”后,对其产业发展动了一番心思。开始是确定他家发展养猪和养鸡,由于刘迂勤妻子发病又没有规律性,不能照料牲畜,只得作罢。
发展种植业,刘迂勤所处的位置又不太方便,加上还要照顾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发展种植业的思路走不通。
就这样,为了刘迂勤家的产业发展,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非常“头痛”。为寻求双方都能接受、并且能够致富的产业项目,可谓是“三上三下”的反复研究和反复论证。
在反复考察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刘迂勤养殖郧巴黄牛。但是,由于成本太高,一次性投入较多,刘迂勤敢想不敢干。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在得知刘迂勤的想法后,为其在今年3月1日购买2头郧巴母牛。
皇不负有心人。刘迂勤喂养的2头母牛,先后于4月3日和6月3日,分别产下2头母牛崽。时间不过3个月,由当初的2头变成4头,这财也来的有点“突然”,谁不“眼红”?
“我将用心喂养这4头母牛,每年繁殖小牛卖,这样我每年的都有了固定收入。”刘迂勤说。 (郭迪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