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岁左右时,他们因公路而结缘。30余年来,夫妻俩把公路当成自己的家,精心呵护,细心照料,确保了鄂陕交界处公路的安全畅通。熟悉他们的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公路上的“夫妻站”。他们就是工作在228省道擂鼓镇鼓罗坪公路管理站的胡文全、郭小云夫妇。近日,笔者采访了这对养路工夫妻。
因路结缘成夫妻
胡文全和爱人郭小云相识于1986年。当时,年仅20岁的胡文全和19岁的郭小云一同进入竹山公路养护队伍。同是擂鼓镇鼓罗坪村人,又同在一个道班上养路,共同的志趣、相同的经历,让他们很快相恋并结为夫妻。
结婚后,两人就把家安在管理站,以路为业,以站为家,两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路夫妻”。
在228省道擂鼓镇罐子口至田垭13.2公里的公路上,时时可见他们夫妻俩的身影。该路段属山区二级公路,清扫路面、修补坑槽、清理边沟、割除杂草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晴天备料、雨天引水、平常保洁,天天有事做,山区养路的日子没有一天是清闲的,每天下来都是灰头灰脸的。”胡文全说。
挥汗如雨护路忙
228省道起于襄阳境内的老河口市,止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城,俗称老白公路。擂鼓镇鼓罗坪路段与竹溪县水平镇交界,这里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养护工作强度大。如遇大雨天气,公路旁的山体可能会发生塌方,山上的泥石也会随着雨水滚落下来。
2017年7月16日下午4点,一场暴雨过后,夫妻俩急忙上路巡检,他们发现一处路段的路面被水冲毁,留下2米多深的大坑,坑底尽是淤泥。“我清理淤泥,你看附近有没有黄土,马上把坑填起来,不能影响交通。”胡文全对妻子说。郭小云拉来五六立方米土,又忙着填土,胡文全在坑底用一把三四公斤重的铁锤把填下来的土夯实。不一会儿,夫妻俩就汗流浃背。“老胡,你上来,我下去。”郭小云要跳到坑底抢锤子。“你在上面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下面的活我来干就行了。”胡文全不容分说,继续夯土。整整两个小时,他们才把坑填平、土夯实,夫妻俩的身上满是泥水和汗水。
夏天气温高,为了养好公路,夫妻俩采取“避开中午、两头作业、中间休息”的作业策略。每天早上7点不到,夫妻俩便上路工作,清边沟、疏涵洞、查路况,始终保持路面整洁、路肩边坡稳定、边沟通畅、标志齐全。
2017年7月19日一大早,夫妻俩就到13公里远的养护路段上来回巡查。巡查的同时,夫妻俩顺便清理了路边沟里的杂草。“夏天杂草长得快,每半个月要对边坡、路肩带除草。”胡文全说:“最难的是清理边坡上的抱魔剑,这种野草疯长,叶片像锯齿,经常割到手和脸。”
上午10时许,笔者用测温仪测得公路上的气温40℃,此时夫妻俩的头上、身上满是汗珠,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管护路面屡获奖
养路是一个重复劳作的过程,夫妻俩认真负责、相互支持。“我妻子是一个勤劳的人,虽是女同志,可在工作中她总是抢着干。”胡文全说:“她有腰疼的毛病,我劝她在家休息,但她总担心我一个人干活儿会累坏,天天坚持和我一起养路。”只要提起妻子,胡文全总是充满愧疚。
“我真得很感激她。”胡文全饱含深情的一句话,让妻子郭小云泪流满面:“除了路上的活要干,家里的事她全包了。我父母家离我们管理站有3公里远,隔三差五妻子就会抽时间回家照看父母,我母亲逢人就夸我娶了个好媳妇。”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鼓罗坪公路管理站是我县国道民养的一个示范站。多年来,该站推进精细化、标准化小修养护,养护的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 (简称PQI,是指路面结构、路面功能、使用年限的综合指标)达92,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97%。在 “十二五”普通公路迎国检考核中该站获得全省公路养护管理综合第一名,路况水平年年达到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