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6日,麻家渡镇杨家河宽湾口安置点一派火热施工场景,施工人员有的在砌墙,有的在捆扎钢筋,镇、村干部与工程监理人员顶着炎热在工地上巡查质量。
“ 镇村干部和工作队一定要做到人到村、脚到户,以务实的作风做好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精准识别三大工作。”这是镇党委书记耿恒举提出的要求。
高标准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对年初确定17个安置点及时进行规划,在选址上避开“高边坡”、大填方等地方,向交通方便、水电基础较好的地方集中,并在今年7月初以前全面开工。同时加强对各施工单位协调,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加快工程进度,目前17个安置点有80%的主体工程都已完成,可保10月入住。
在产业上瞄准特色,科学规划。今年在桂花树、杨家河等村已栽种连翅、白术等中药材1200多亩;在店子街、涧沟梁等村发展油橄榄800亩;强势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目前牌楼、黑虎2个村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继续做大茶叶产业,在折峪河、蛟龙、墩梓等村新发展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2000多亩。
坚持民主评议,把好精准识别关。坚持绝不漏掉一个贫困户的原则,按照既定程序,做好宣传发动,召开群众会议,选定群众代表,以组为单位进行群众评议,再上报审批和公示,接受群众监管 。 (苗东升 温雪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