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史书记’了!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也许现在还在为脱贫苦苦挣扎。”9月25日,柳林乡墨池村村民潘远清望着猪舍里的仔猪,感激地说。
潘远清口中的“史书记”,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名叫史永波。2003年退伍后的他,在上海从事了几年室内建筑设计工作,或许是经历过军旅生涯,工作后一直很能吃苦,短短几年便有了一笔不菲的存款。2008年,身在上海的他,偶然听同乡说起家乡有支持当地外出人才返乡创业的政策,没和家人商量,便毅然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之路。
返乡回家后,史永波经过仔细考察,发现家乡的黑皮生态猪在市场特别走俏,供不应求。老家墨池村也具有极佳的养殖环境和丰富资源,适合放养生态猪。说干就干,2013年5月,史永波成立永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毅然承担起拉动乡亲致富的重任,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倌”。
然而,合作社初期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在合作社里,除了史永波是“文化人”,其他成员全部都是当地农民。对于经验较为丰富的史永波而言,一年养几百头猪容易,但是领导一个合作社,每年要达到生猪出栏量近千头的规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退伍后的史永波身上有一种雷厉风行、坚韧不拔的品质,面对合作社成立初期千头万绪的工作、诸多的挑战和困难,他没有叫苦叫累,独自一人撑起了偌大的合作社。史永波说:“我主要是通过给部分贫困户每年免费提供两头仔猪和价格优惠,还有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防疫,商品猪回收和小额贷款分红等多种渠道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村里人都富起来,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史永波说。他把经过实践证明的生猪养殖好技术、好品种推荐传授给乡亲们。42岁的潘远清,早年因为疾病,身体落下残疾,干不得重活,其父母也接近70岁高龄,无劳动能力,一直靠着几亩薄地过日子,家里十分困难。
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后,史永波主动请缨对潘远清结对帮扶,每月都会到潘远清家中走访,帮助落实脱贫规划。2015年开始,史永波每年都会为潘远清免费提供五头猪仔,培训养殖技术,并上门提供免费病害防疫。在史永波的帮助下,潘远清家庭年收入将近4万元,2016年底,潘远清搬入洪坪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像潘远清这样依托史永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的贫困户增加到了15户,史永波每年为帮带户免费提供4头猪仔,开展多次养殖技术培训。成品猪销售有困难的,史永波都会以市场价收购,保证帮带户利益。今年上半年,合作社生猪出栏特种仔猪超过250头,再加上政府还兑现的“母猪补贴”,纯收入达到10万多元。
作为县人大代表,史永波时刻不忘履行人大代表职责,针对村里的交通、通讯配套问题,他实地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提出了接地气、有价值的建议。去年,他在人大会上提出解决通讯和交通问题,交通问题已经落实到位,水泥路已经硬化,通讯问题已协调到位,马上进入实施阶段。
这些年在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他也一步一步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史永波说:“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老百姓信任我,我就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个个体养殖大户,要在今后把自己的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卢 波 刘小备 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