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麻家渡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安排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全镇精准扶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作为全县扶贫攻坚主战场,镇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精准扶贫是最大的政治”理念,积极践行县委县政府扶贫战略部署,坚持以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新扶贫模式、机制、路径引领群众脱贫,以强化扶贫组合拳建设为主要举措,以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为主抓手,党建领航扶贫初见成效,群众自主脱贫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成燎原之势。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并重,发展油橄榄、香菇、中草药、小龙虾等特色种养业和光伏发电、“互联网+”等新型扶贫产业,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网上淘金成为常态,形成了政策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
基础夯实,动态管理再精准。实施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进一步严格贫困户评选程序和评定标准,踢出不符合要求的贫困户34户102人。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及时对贫困人口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摸底核查,扎实开展贫困户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数据清洗标准方法和工作步骤,对未及时更新、存在逻辑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贫困户信息形成直观明确的“问题清单”,强化整改措施,形成可核可查的“进展清单”和纵向到底的“责任清单”,切实用好用活“中医诊法”,实现贫困户识别的“精”益求“精”。同时更加注重贫困户扶贫信息管护,聘请专人进行维护管理,管理机制逐渐理顺。
筑牢引擎,党建领航成效显。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形成扶贫人人参与,领办产业全员上阵、产业建设有目标、有特色、有成效,着力实施“党建领航”、“旗帜工程”、“四双帮扶”、“双建双培”四大工程,党委书记为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长,所有班子成员实行党建领航全覆盖。督促各村党组织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奋力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使基层党员真正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锋队。目前,全镇党员带头领办、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8个,引进和发展增收致富项目产业12项。桂花树村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以打造“鄂西北万亩优质中药材育苗繁殖基地”为目标,按照“公司+村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模式,成立了鑫汇诚、众兴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通产业路6公里,种植连翘1800亩、丹参200亩、白术50亩,连片推进中药材产业。
多措并举,易迁工作稳推进。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建设,真正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实现“以拆促建、以建促转、以转促变”的良好局面。全力确保完成搬迁398户、安置贫困人口844人的目标。组建易地搬迁项目监管站,建立镇主要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书记“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分别签订项目实施明责书。通过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征集,在坚持“地基稳定、柴方水便、背风向阳、簸箕山势”选址基本原则基础上,安置点建立项目明示牌,项目施工方、监管人全部公开,工程项目实行终身负责。
培育主体,增收致富有出路。在着力做好茶叶、食用菌、光伏、乡村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打造“茶园、菜园、果园、游园、公园”五园新社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抓大产业、抓大招商。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致力于“乡村经营”,大力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水体经济”。用市场的办法落实“绿满竹山”、“产业满园”行动,逐步实现“户户有主导产业、村村有扶贫基地”的发展格局。上半年新成立鑫汇诚等专业合作社5家,全镇目前市场主体达到38家,采取“1加N”、“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注册成立竹山县丰腾油橄榄有限公司,在店子街、柿树坪、双堰等村建立3000亩油橄榄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带动359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约3500元;引进清大药业集团在桂花树、杨家河村流转109户农户土地1056亩,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132户378人就地务工,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注重合作,金融扶贫强发力。不断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切实引导贫困户在能力范围之内用好用足金融扶贫资金,发挥好金融扶贫的先导和杠杆作用,做到精准施策、准确定位、优化服务,采用信贷融资与服务融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向贫困户推介好“私人订制”的“扶贫贷”、“政银保”等信贷产品。成立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金融扶贫推进会,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6家,完成17个村贫困户评级授信,简化贷款手续,实行政府贴息,贫困户免还利息,直接上门服务,截至9月底发放精准扶贫小额信贷422笔2306.14万元,增强了贫困户发展后劲。
凝聚力量,精神小康走前列。积极主动与双艳专业合作社、圣域香莲等本土市场主体对接,挂牌成立“168FP”扶贫协会,谋划对接项目、明确帮扶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协会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扩大社会扶贫效益。先后在牌楼、罗家坡、总兵安开展多期“人文扶贫”送戏下乡,深入挖掘涧沟村贫困户喻金涛等本土脱贫典型,传递正能量、激励贫困群众,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认同感、满意度。积极推介“牌楼模式”、“罗家坡经验”、“总兵安做法”,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族训,通过评选“十星好人”、“最美家庭”、“十晒十比十评”典型人物等引导贫困群众精神脱贫,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组织“最美脱贫户”系列宣传,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和脱贫意识持续改善,形成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的社会风尚。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服务。优化调整脱贫攻坚指挥系统,整合扶贫、民政、人社等行政资源,组建成立精准扶贫联合作战指挥部,建立扶贫工作统一战线,全部实行亮牌服务,建立“一月一清单、双月一调度”机制及“双月督查、双月通报”机制,按照“联合办公、三个平台、四级网络”的运作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联合作战。努力打造就业信息推介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精准扶贫成果展销平台。在链接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和省办扶贫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县—镇—村—户信息联通的四级网络,做到贫困户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脱贫计划、驻村帮扶情况清、数字准、底子明、作风正、工作实。

宣传党的十九大,建设美丽新农村

茶叶产业为贫困户增收

猕猴桃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易地搬迁让贫困户住上新房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

修筑通村入院水泥路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