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竹山县卫计局扶贫工作队入村采访见闻
□ 陈兴云 朱名绍
山高雾重,寒意浓浓。近日,记者与县卫生计生局工作队员到他们的精准扶贫联系村——官渡镇中厂、马玉、楼房、三吉村采访,据介绍,4个村共计有贫困户632户1950人。虽然人烟稀疏,翠山退绿,略显荒凉,但仍可明显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支部肩负使命,合心合力带领群众战贫困,奔富路,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
楼房村竖起洋房
楼房村,名字取得富贵,过去全村一栋楼房都没有。就是原来的供销社、粮管所机关也都是低矮的泥巴房。楼房村海拔930米,与驴头山隔河相望,紧邻竹溪兵营,是官渡镇最边远的高山村。过去最高峰人口达3100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老百姓长期靠吃救济粮过生活。上世纪末,致富无门的群众以投亲靠友的方式,大批迁往枣阳、随州及集镇邻村,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极度贫困户,现有常住人口225户1123人。
近两年,该村抢抓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机遇,制订符合村情实际的烟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产业项目,修建了产业路,加大了通村公路的硬化维护,配套了烟水设施,村民依托烟叶产业解决了行路难和饮水难。2016年,全村烟叶面积达1600亩,烟叶收入570万元。今年,受暴雨、冰雹灾害,全村烟叶收入430万元。培植了闵远芳等16户年收入10多万元的烤烟大户。贫困户闵远东、王代安等7户第一批凭烟叶收入建起了两层小洋楼。易地扶贫搬迁在三岔、铺子坪、楼房梁子等地建集中安置点6处,新建楼房26栋,63户贫困户免费住上楼房。县卫计局扶持近20万元,支持建设两层楼的村委会和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精准扶贫让楼房村名符其实,告别楼房村无楼房的历史。
“吉祥三宝”赛养殖
三吉村山场辽阔,水草丰满,精准扶贫把养殖业作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探索走出大户带动发展之路。三个70后牵头办起了养殖合作社,比赛搞养殖,成为养鸡、养猪、养牛能手,直接带动贫困户67户,辐射带动全村299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群众称他们为引领致富的“吉祥三宝”。
大宝,徐荣华,现年40岁,在浙江、广东打工多年,担任过车间主任,酒店经理。建设家乡,自己创业是徐荣华一直的梦想。2012年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邵传政商量,确定了养鸡项目。因疏于防疫管理,10000多只鸡患瘟疫死亡。有人说徐荣华爬不起来了。但徐荣华敢于尝试,不服输。2015年,精准扶贫鼓励农村发展种殖养殖产业。徐荣华卖掉十堰的房屋和收藏多年的古玩,筹集60多万元,重操旧业,办起了“官渡镇土鸡养殖家庭农场”,通过集镇开店宰杀售卖、城区定点供货、微信网店营销等途径,使土鸡远销广东、江苏、云南、武汉等地。今年销售成品鸡8000多只,鸡仔10000多只,收入80多万元。带动陈功学等20户贫困户每户养殖土鸡500只,贫困户贷款38万元入股,抱团谋发展。目前,他正在开挖场坪,新增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0只。
二宝,杨辉,现年35岁,曾在河南某猪场打工5年。看到徐荣华养鸡赚到钱,2016年他也开办养猪场,注册“辉宏养猪专业合作社”,购买种猪1头,能繁母猪17头。今年,已出栏肥猪200多头,猪仔210只。带动王大运等20户贫困户每户养殖生猪10头。
三宝,揭光阳,现年33岁,在建筑工地务工多年。今年,他利用家乡的山场办起了“马槽养羊专业合作社”,现有存栏羊154头,牛19头,带动10贫困户养牛18头,养羊120只。
“赌博汉”华丽变身
马玉村3组贫困户黄某,是双女户,两个女儿皆已出嫁,他和老伴俩人过生活。黄某老封建思想,说没得儿子没奔头,不思进取,贪爱打小牌斗地主,人们送他外号“赌博轱辘子”,生活过得穷困潦倒。
去年开始,马玉村在巩固1100亩烟叶、1000亩生漆、300亩猕猴桃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魔芋产业, 魔芋面积达500亩。 魔芋是喜阴性植物,必须套种高杆作物。工作队跟魔芋合作社负责人商量,由合作社供应玉米种子和肥料,号召贫困户自种自得。村书记曾宪平、第一书记陈海波上门给黄某算帐做工作。黄某领管魔芋基地面积3亩,干部监督帮助他戒赌,今年黄某收玉米2000多斤。年初,卫计局扶持他2头猪仔,他用玉米烤酒卖,酒糟做猪饲料,年底2头肥猪出栏。11月初,魔芋合作社引进运营商,投资机械、技术办起了魔芋加工厂,今年可加工鲜魔芋100多万斤。据介绍,魔芋加工机械,还可加工洋芋干、竹笋干等。尝到甜头的黄某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继续种管魔芋基地,并申请扶贫洋芋种150斤,计划种植2亩洋芋,2018年多种点儿粮食多养几头猪,彻底打个翻身仗。看到黄某勤劳致富,左邻右舍为他竖起大拇指。
工作队里“实事儿”多
县卫计局扶贫工作队共有7名队员,队长名叫杨正事。他年过五十,有丰富的乡镇工作经验,对农民有感情。驻点村属老梁家乡,距县城150公里,距官渡镇集镇30公里。用老杨的话说:回城远,到集镇都不方便,安心驻下来,为群众做点实事儿最充实。去年10月,贫困户闵洪礼之女闵某患病无人照管,他带闵某到县人民医院找专家检查治疗,全程陪同,并掏钱帮她买饭。今年春节闵某病故,家里无钱安葬,给老杨打电话,老杨向局领导汇报,县卫计局派人送去2000元钱,以解燃眉之需。
在杨正事的带动下,工作队员迅速转变身份、进入角色,让自己“驻下来、动起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村入户,调查村情,并按照各级的政策,从易地搬迁、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扶贫、教育等方面正面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脱贫致富热情。县卫计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局党组副书记、局值班领导张吉平,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担任官渡片区扶贫工作片长,每周一至周三到扶贫联系点雷打不动,无论是镇上或是村上有什么事,他都及时赶到。驻三吉村的扶贫队员孔令友,克服老母亲重病偏瘫困难,扎根村组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四处联系买家,解决农户桃子、蜂蜜销售难题。
中厂村党支部书记患病数月,县卫计局扶贫工作队干部柯美仓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责任,除抓好局里包保户的扶贫工作外,还主动承担村事务管理,督促村级建设、调解邻里矛盾、处理突发事件,抓好党建工作,打造强有力的支部,让全村群众有了“主心骨”。工作队员郭修安、贾永平,当兵出身,保持部队哨兵的坚守,自己做饭,周周出满勤,主动融入村级工作,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儿。
3上一篇下一篇4



深山扶贫故事多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4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