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卓有成效】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出列贫困村73个,脱贫3.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上年度的17.8%下降到目前的10%以内,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整合资金15.96亿元支持精准扶贫,其中3.2亿元投入扶贫产业。
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新建342个集中安置点,搬迁7392户21798人。
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5亿元,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生态、政策兜底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深入开展“十星创建•精神脱贫”三大行动,建成“精神脱贫重点示范村”33个。
【产业转型步伐稳健】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茶叶、光伏、食用菌、烟叶为主,以中药材、小林果、畜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新进规模企业7家,总数达41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8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2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积极推动全域旅游,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亿元。
电商网点覆盖全县70%的行政村,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项目招商成绩斐然】
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6个,完成投资93.5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21亿元。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职教集团迁建、交通基础设施三个总投资15亿元的PPP项目规范实施。
积极探索政府融资新模式,争取救灾、精准扶贫、融资租赁、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资金17.8亿元投入项目建设。
全年新引进项目37个,新投产项目20个,到资80亿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2500万元,商品房库存较去年减少38%。
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成立县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新模式。
【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
编制完成核心大城区建设规划,南山•五福堂、南山公园续建、堵河廊桥、鱼岭隧道、恒升小学新建、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城西湿地公园建成开放。
城区150辆出租车投入运营,新开通4条公交线路。
全面深化“五城联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荣膺省级文明县城。
加快城镇带十大片区建设,实施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189个,35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顺利实施,6乡镇荣获全国或省级文明乡镇。
柳洪路、宝丰一级路建成通车,佑东路、得大路改扩建工程加紧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完成绿化造林2.3万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启动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新建和1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堵河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以上。全年优良天数323天,始终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三。
【社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4025人,再就业189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序推进。
投资5亿元搬迁1000户的东门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1.8亿元涉及1.2万户的乡镇旧住宅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改造农村危房1886户。
实施“全面改薄”等项目,教育投入达6.8亿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孩政策有效落实,新改建村卫生室107个,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40%。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紧推进。刘学举被评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王焕云获得“白求恩奖章”、李先红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扎实开展“三查三保”和“四大四包”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稳居省市前列。
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托管模式,竹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抗灾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今年秋季,我县遭受持续强降雨造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受灾人数达21.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3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1亿元。面对空前严重的灾情,党委政府沉着应对、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受灾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夺取了抗灾救灾全面胜利,受到省市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溢水镇东川易地搬迁户安居乐业。

食用菌生产助贫困户脱贫。

十巫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

绿色山乡村如画。

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刘学举载誉归来。

干群一心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