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04月1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学国:智慧叩开“致富门”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查看次数:次  
  4月8日,走进潘口乡龙王沟村脱贫户胡学国的香菇大棚,扑鼻而来的是菌类独有的清香味,一垛垛菌棒整齐排列,朵朵香菇争相升柄展伞。
  胡学国虽没读多少书,但脑瓜子灵,善钻研。2005年,跟同乡外出打工,在浙江一家建筑工地做了6年支模工,攒了一笔钱。2014年冬,从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的洪家沟搬进了移民新村,后因车祸致贫。胡学国说,我虽然因病致贫,但不能把这当做等靠要的借口,而是要靠智慧和双手,去发展产业摆脱贫困。
  “2014年,村里在十转山下建起香菇基地,老胡想种几棚,我当时打破说,人老几代没种过香菇,手头上的钱也紧巴巴的。老胡执拗要试试看,当年兴了3000袋。我和老胡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着,由于没有把握住技术要领,菌棒出菇率低,年底一算帐,除买菌棒本钱,拿到手的才7000块钱。”老胡的妻子郭群英说。
  胡学国接过话茬:“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认准的事,干就要干成。2015年种菇没减量,还增加到5000袋。为了增产增收,我平时多向种菇大户和技术员交流,多看食用菌种植知识的书籍,寻求种菇门道。去年,我种菇6000袋,纯收入3万元,获政策性补贴8000元。”
  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我们翻山越沟来到胡学国的果园里,老胡背着喷雾器正在为果树喷保果药。他说:“2015年春节过后,我把这4.5亩杂草丛生的梅子和石榴园开挖出来,从杏李园里剪来杏李枝条嫁接到梅子树上,当年就成活了。你看这杏李树都挂果了,去年有一半收成,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胡学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了贫困线,用坚韧、发展诠释脱贫之道。“我要不断壮大产业,把山上的果树经管好,把山下的香菇种植好。“胡学国信心满满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