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来自全县各村的77个“一村一”示范学员先后来到县委组织部,领取了共计38.5万元的奖励资金。这是我县深入实施四个“一村一”培养计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举措之一。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何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去年以来,我县深入实施四个“一村一”培养计划,即:一村一名电商骨干人才,推动山区产业转型;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一村一个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新型农民;一村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创新与创业、创富并重,服务于农民、农村的多元化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路子,助推乡村振兴。
一名“淘小二”,让一个村安了心
大庙乡四庄坪村是竹山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村子耸立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头,往返一趟县城,需要八个小时。
2016年,一家农村淘宝服务站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服务站的“淘小二”——80后姑娘陈菲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着村里的老人和妇孺们。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购物难的问题,陈菲手把手教村民们使用微信,并把每一个有微信的村民都加为好友。村民们有什么需求,可以通过微信告诉陈菲,陈菲在网上帮他们淘货。两年多时间,陈菲为村民服务3万多次。
村级电商创业服务站成为服务群众、连通山里山外的枢纽。目前,全县254个行政村中电商服务网点已布局2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1%。计划到2019年底,全县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100%以上。
“90后”村支书,让全村焕发青春
如今,迈步宝丰镇喻家塔村,道路两旁的葡萄园一路延伸,郁郁葱葱的茶叶基地如玉带一样缠绕在山间……构成了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离不开该村“90后”村支书冯文超的努力。
喻家塔村位于竹山县宝丰镇东北部,几年前,全村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村上无主导产业,是全县、全镇有名的贫困村。
在参加2016级“一村多名大学生”活动中,时任村支书的冯文超眼界大开,喻家塔村的产业发展之路随之越走越宽:以茶叶、大米、葡萄种植业为主导,引入大棚蔬菜基地,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淘宝电商经济。该村完善升级了2500亩示范茶园,建设完成了350亩葡萄基地,建成了20亩蔬菜大棚基地,完善了村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商平台建设……产业兴、群众富,腰包鼓了,幸福的笑容挂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选对一名村官,兴起一处热土,造福一方群众。竹山县认真落实“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全县“一村多”学员118人,其中,进入村“两委”班子39人(主职13人)、村后备干部18人,27人自主创业。
一片创业花海,带动一方绿色发展
连日来,溢水镇小东川村“花海四季生态观光产业园”花开似锦、游人如织,无数游客们慕名前来,在花海中赏花拍照、驻足流连。
2017年,小东川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农业基础优势,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近230余亩,建成小东川花海四季观光采摘园。合作社推行市场主体+基地+农户(贫困户)联结机制,将有意愿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能人大户进行绑定,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培育贺廷宽等新型职业农民10余人,带动30余户贫困户务工增收。
推进“三乡工程”,竹山鼓励支持各类人员回乡创业,培育新型农民。2017年以来,我县命名了30个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30名“双创”导师,将基地和导师作为实训基地和讲师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训课堂。2018年6月,又对20个“双创”示范基地予以奖补,每个基地奖补5000元。目前,全县已建成23万余亩茶叶基地、8万余亩林果基地、5000余亩优质蔬菜基地和1000多个养殖场(大户)。
一个合作社,让全村人领“红包”
“除了几户举家外出打工的村民,都领取了分红。”今年3月下旬,宝丰镇下坝村党支部书记、产权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陈安全向入社的713户村民陆续派发红利24.9万余元。
近年来,随着一批重点工程和公益项目建设征地,下坝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由于集体资产产权不清、管理不严,长期闲置或经营利用不够。为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使村民获得财产性收益,2014年10月底,我县有关部门会同宝丰镇指导该村注册成立全县首个产权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集体产权改革。
该合作社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将资产量化折合540.8万元作为注册资金。合作社配置集体股份和个人股份,集体资产经营收益的30%利润作为村公益金和公积金,主要用于合作社和村集体负担的事项开支和滚动发展,余下70%利润用于全体股东分红。经过社员资格认定,713户2557个村民入社,配置股份合计4529.26股。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竹山探索推广“村社一体”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以扶贫资金、土地扭转、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截至目前,全县已有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651家,重点培植了253家规范化示范合作社。 (张 成 杨春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