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作为边远乡,柳林是竹山极为贫困的乡镇之一。那时,干部职工常常拿不到工资,就连乡政府也几度遇到开年上班食堂揭不开锅的窘况。普通家庭更不用说,尤其是农民家庭,吃粮全靠集体按人定量分配,青黄不接时要靠国家救济粮度荒,几乎所有的农民家庭都经历过挖野菜、打“代食品”度日的日子。这是铭刻在许多中老年人心中的贫困伤痛和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柳林乡迎来了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历史机遇,踏上了脱贫摘帽、解决温饱、全面小康的新征程。40年来,柳林乡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立足乡情,锐意进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创新发展,经历了从百业待举到全面振兴的艰难历程,实现了从贫困乡到幸福乡的蝶变,谱写了柳林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
40年来,紧扣中心,顽强拼搏,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1978年至2018年,柳林乡生产总值从不足400万元增加到287631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从不足1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增长15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9233元,增长69倍;招商引资总额自1978年从无到有,增加到2017年的2.5亿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40年来,依托乡情,发挥优势,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质量,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农业方面,以传统种植为主导的初级农业转变为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农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流转土地5000余亩,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6个。每年种植烟叶15000余亩、中药材8000余亩、核桃板栗干果基地6000余亩,不断筑牢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支柱。
40年来,突出重点,狠抓建设,城镇功能取得新提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镇特色,特别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环境治理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实施,城乡面貌从陈旧破败变成繁荣似锦、干净整洁。
基础设施上,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全乡境内有242国道1条、283省道1条、通村组道路54条,通车里程达326.1公里,水泥路达到150.6公里,泥泞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面。同时,以龙背湾电站建设为契机,交通复建高标准建设国道,从乡到县缩短至2.5小时。围绕移民新集镇复建,先后实施了绿化、亮化、停车场、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实施集镇棚户区改造,加快集镇风貌塑造。
安全住房上,通过实施消茅工程、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等重大工程项目,新建各类住房2800余栋,住房安全率达95%以上,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20平方米。特别是精准扶贫工程,3年时间共建设安全住房486套,多渠道保障住房供给,大幅度改善住房条件。
公共服务上,建成了柳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幼儿园、公祖小学、公祖幼儿园、民主小学、屏峰小学等项目,建成屏峰村中心福利院,有效保障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养老问题。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城镇品质不断提升。
40年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民生保障取得新进步。改革开放初期文盲和半文盲占全乡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改变了轻视教育的旧思想,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铸就未来”的道理,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今天,从柳林走出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两免一补”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建设公租房,医疗救治、疫病防控、卫生监督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了村村有健身场所和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室,建成了三级便民服务站7个,群众生活更加便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编纂出版了《秦巴古盐道》《印象柳林》等书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集镇中心文化广场等9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7套,组织文艺队伍7支,常态化举办篮球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40年来,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柳林是仁义之乡,柳林人民具有乐善好施、热忱仗义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柳林人民与时俱进,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延续相结合,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倾心投入十星创建,致力于和谐柳林、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出了新型农民的道德风范。今年64岁的刘学举是柳林乡洪坪村村民,三世单传之子。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靠一家人种地的微薄收入赡养了11位孤寡老人,用善良、勤劳和执着,诠释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用孝心谱写了敬老爱老之歌。
2017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全国共评选58人,湖北省2人上榜。其中,柳林乡洪坪村村民刘学举当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颁奖盛典,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实现了十堰市全国道德模范零的突破,这一代表性事件充分反映了柳林乡40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成就。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40年,是柳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进步的40年;40年的巨大变化和丰富实践启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是赢得发展和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柳林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决心,继续保持谦虚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破解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不断把改革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带领全乡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续写柳林乡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新篇章。
柳林之晨 (郑昌群 摄)
清洁能源 (邵义龙 摄)
群众健身 (贺茂堂 摄)
晾晒烟叶 (章磊 摄)
3上一篇下一篇4



从贫困到幸福的蝶变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