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11月3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家庄村“变形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30日  查看次数:次  
  “多亏了县政府办精准扶贫工作队,让我能住上新房。”11月28日,城关镇高家庄村村民韩世坪喜滋滋地对笔者说。“从前我家是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现在好了,危房变成了楼房,我老韩头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包括韩世坪在内,近几年来,该村共有71户贫困户通过危房改建和精准扶贫住进了新房。
  高家庄村是县政府办精准扶贫挂钩帮扶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着力于指导该村坚持从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利益问题入手,将农村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列入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宣传文明守纪新风,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风民风和谐了。
  扶贫扶志:智力帮扶“拔穷根”
  “现在我们村,谁要是有‘等扶贫’的思想,全村人都会看不起他,大家都在靠双手努力赚钱。”笔者在高家庄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治斌高兴地说。
  扶贫先扶志。县政府办驻村扶贫一开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药”——要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根源,就要给该村打“强心针”。
  “村干部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长冯程调研后认为,这一“针”先要给村“两委”班子“注射”。他们定期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致富本领。针对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指导村党支部新发展2名党员、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了,并将致富能人、优秀青年纳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驻村工作队还挨家挨户宣讲精准扶贫的政策、意义等,鼓励贫困户脱贫先立志,靠双手勤劳致富。按照“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思路,工作队聘请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使村民掌握一至二门致富本领,鼓励贫困户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项目。
  精准脱贫:攻坚拔寨“摘穷帽”
  “两年前,我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光蛋。”指着自家那栋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新楼房,韩世坪颇有感触地说。
  那时,韩世坪一家还居住在该村马王沟3间低矮潮湿、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工作队进驻高家庄后,队长冯程主动将其纳为自己的包保对象,并亲自为他送去几头猪崽,帮他制定脱贫计划。得知他住房存在困难后,冯程和村干部一起帮他到山下重新选宅基地,并争取3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帮他盖起了两层新楼房,韩世坪感激得热泪盈眶。随后,韩世坪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养了6头猪、15头牛,去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
  为完善高家庄村配套设施建设,县政府办先后帮助高家庄村硬化水泥路3.9公里,解决自来水70多户,高标准建设茶园148亩、蔬菜基地160亩。新建光伏发电站2.3兆瓦,新建扶贫工厂1个。为30户特困户、五保户集中建房,统一安置,使全村71户贫困户整体脱贫。
  惠民聚心:“上访村”变文明村
  “高家庄村以前矛盾多,是出了名的‘上访村’,主要是因为村里搞建设触及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有的认为村委会工作不透明,村务公开不及时。”驻村工作队同志分析道。
  针对村民上访反映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帮助该村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力争做到党内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临时公开,重要事项和重点项目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开展了推荐就业、扶困助学、危房改造、扩宽公路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使高家庄村村民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如今的高家庄村,勤劳致富、文明守法、团结和谐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陈昌荣 刘晓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