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麻家渡镇涧沟梁村贫困户陈治山,妻子患肝病20多年。这几年,他悉心钻研,种植的5亩核桃年年硕果满枝。看到他过硬的管护技术,村里将100亩核桃、100亩茶园交给他管理,一年仅劳务收入5万元。
围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任务,我县制定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筹措资金加大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及时兑现128.5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379.24万元,惠及农户3.4万人。
我县林地面积4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62.25%,森林养护任务重。我县按照国家政策,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1060名生态护林员,既有效保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等森林资源,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生态旅游“点石成金”
官渡镇桃园村距县城75公里,虽地处深山,却积聚了优质的旅游资源——村子依山傍水,沟深林密,不仅是武陵峡·桃花源景区的入口,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渡民歌”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为开发旅游资源,该村引进返乡能人成立官渡河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依山修建了登山步道、放歌台、滴水崖等景点,组建了农副产品、民俗表演、旅游接待等7支专业队伍来经营产业。下一步,该村将拓展水上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如今的桃园村,游客多、人气旺。去年,合作社盈利36万元,村集体分得7.2万元,58户贫困户社员户均分红3100元。
我县顺势而为,着力建设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竹房城镇乡村旅游带,打造九女峰森林公园、圣水湖湿地公园、武陵峡·桃花源等景区景点,带动群众通过从事旅游服务、林特产品销售等增收。据统计,我县已建成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家,发展农家乐300余家。
在文峰乡太和村,致富带头人黄治虎流转山林3500亩,种植腊梅、樱花、桃树等苗木花卉,把10多公里长的梅花谷打造成四季有花、绿意盎然的生态景区。仅流转土地费用,就给村民带去近百万元收入。
如今,太和村以“梅花谷”旅游业为核心,通过种植苗木果树、开农家乐带动村民增收,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61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村民吴艳乘势开起农家乐,去年收入9万多元。
青山绿水富乡亲。目前,我县参与旅游项目的农户达2000户。2017年,我县接待游客225.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1亿元,预计2018年旅游人次可突破29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突破2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