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8年12月1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靠群众夺取扶贫攻坚最后胜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应洲谈脱贫攻坚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开栏语: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县先后组织两批干部赴井冈山,学习借鉴井冈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先进经验。为将其精神落实到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上来,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从参训学员中推荐部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学员,重点围绕精准扶贫进行宣传,从而带动并激励全县上下干群齐心协力,善于担当,奋战共进,拼搏有为,决战决胜扶贫攻坚。本报特推出“学习井冈山精神·决胜脱贫攻坚战”专题,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经过为期四天的党性教育专题培训,从竹山到井冈山,从井冈山精神再到竹山易地扶贫搬迁的战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应洲感受颇深,备受鼓舞。近日,陈应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依然释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激励着我们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信念为灯,扶贫先扶志
  “在井冈山,我走访了8户神山村贫困户,8户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100%。贫困户彭夏勇说‘我们可以靠政府扶持,但绝不靠政府抚养,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县有一定比例的贫困户,缺的就是志气!”在巡村访户中,陈应洲对部分贫困户的致贫病根,作出了准确的诊断。
  “井冈山精神首要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信念就像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陈应洲说,“扶贫先扶志,通过宣讲会、院子会、巡村访户等途径,纠正错误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理念,才能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陈应洲累计组织700多人参加宣讲会、院子会,有效解决思想信念问题,树立脱贫的正确理念。
组织为脉,扶贫强筋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各项工作的筋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扶贫的成败,取决于基层党组织作为与否。”整合驻村工作队、基层党支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服务发展、桥梁纽带作用,才能带领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作为县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抓易地扶贫搬迁,陈应洲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每到乡镇必召开村支“两委”班子会、村党员大会,指导联系乡镇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井冈山革命能够走向胜利的保障。基层党组织既要拧成一股绳,也要团结群众一起谋发展,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争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困难,化解矛盾。”陈应洲一直要求。
群众为基,扶贫添动力
  “老乡,今年报销了多少医药费?孩子上学的补助发了吧?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走访贫困户,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诉求,是陈应洲每周的必修课。
  几年来,陈应洲走访楼台乡、秦古镇等乡镇贫困户1千多户,所联系的塔园村更是多轮走访,包保的5户贫困户在2017年已全部脱贫,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百余件。几年间,陈应洲跑遍了全县69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1.5万多户搬迁入住新房。
  “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群众才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力量之源。”陈应洲说,“贫困群众的合理诉求才是我们工作方向,既不大包大揽,也不视而不见,要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求是为路,扶贫靠产业
  刘国顺养了8头牛,一年牛工可以挣一万多元,打工可以挣一万多元;张明凯已经69岁,享受助学贷款8000元、贫困户子女大学录取奖励5000元和省内路费补贴500元。老两口养牛5头,羊20多只,除了获得卖牛羊收入,还获得产业奖励18000元。谈到联系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陈应洲如数家珍。
  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陈应洲帮楼台乡塔院村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可带动20余户78人脱贫致富。建成500多亩高标准的无性系茶叶基地和“塔院村酿酒作坊”,注册了“竹山县塔园寺茶叶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120多户贫困户和70多户易迁户无产业问题,同时还将解决100多户一般农户长期无支柱产业问题。充分利用塔院寺《采茶舞曲》、雄奇石峡等资源,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塔院村入选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实事求是,摸透穷底,才能找准拔除穷根的路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避免走弯路、错路;实事求是,谋划产业,才能变输血为造血。”陈应洲如是说。         (岳文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