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下一篇4



药材经济美生态富乡亲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9日 查看次数:次
——我县中药材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 张 成 张 鹏
12月16日早晨,外面的温度已低至零下,记者在溢水镇涧沟村金线莲产业基地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内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棚内,一株株金线莲幼苗正蓬勃生长。它们,承载着该村40多个农户的脱贫希望。
为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溢水镇引进湖北金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与涧沟村委会联合成立溢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4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打工得薪金、参与经营得现金,实现年增收2500元以上。
在竹山,像涧沟村这样通过中药材产业精准脱贫的村子越来越多。据悉,我县目前中药材基地面积已达到25万亩(包括木本药材),基地分布全县17个乡镇,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近50家。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县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山区生态保护和中药民族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
多措并举强基地
每年5月,大庙乡黄土梁村200余亩的芍药花都会徐徐盛开,花海绽放,朵朵娇艳映红霞。
据悉,该产业基地隶属于邻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下半年,该乡计划将芍药基地面积扩大为200亩,以“观光+农业”为发展路线,着力为更多的贫困群众铺下致富之路,让芍药花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之花”。
产业要发展,规模必须上得去,我县多措并举,推动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向纵深拓展。
我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与世界著名的“华中药库”神龙架接壤,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材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去年底,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包括木本药材),产值2.66亿元;基地分布全县17个乡镇,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近50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医药企业有竹山县天新医药化工公司、竹山县溢水鑫源皂素公司、湖北金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湖北“金九堂”科技有限公司、竹山绿田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品种多达上百个。
为加快基地建设进度,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我县重点强化四项措施,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县委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乡镇主要领导为项目建设乡镇第一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强化政策扶持。县政府对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的每亩给予1000元奖扶资金支持,各乡镇、各扶贫帮扶单位积极整合项目、筹措资金,最大限度加大基地建设的投入;强化样板示范。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认真开展技术指导,在双台、宝丰等重点区域办好示范样板,提升基地建设质量,提升产业效益;强化督办检查。不定期对各乡镇基地进度、基地质量进行督办检查,提高基地建设进度和质量。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落实,目前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
引智招企提质量
去年4月1日,我县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湖北金草堂药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将从人才培育、技术研发、资金融合、销售链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助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此外,湖北金草堂药业还分别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九芝堂医药科技公司、北京易通星云科技发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湖北金草堂药业2014年进入竹山,投资开发金线莲,目前已流转官渡、文峰等乡镇8757亩山林作为林下种植基地,在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及上庸镇九华村建设200亩林下种植基地、组培车间和加工车间,在大庙乡成立金线莲种植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金线莲种植。湖北金草堂药业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及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神农妙莲”品牌获央视网商城“优选品牌”和湖北省知名商标。
为进一步壮大中药材产业,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与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扩大药材基地规模、培育医药龙头企业、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巧借能人“药”扶贫
在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的岸畔,一畦畦含苞待放的菊花吐着芬芳,一垄垄姹紫嫣红的凤仙花在风中摇曳。每年夏秋,来到文峰乡轻土坪村青山坝,放眼望去一片片中药材犹如一条条彩带,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这片产业美景的缔造者叫龚飞。今年37岁的龚飞,是竹山县金穗中药材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法人,在外地种植中药材多年。2016年,文峰乡中沟村把他引进来,让他带领村民们种药材。短短一年时间,在中沟村种植虎杖、通草共1000余亩。他还正在筹建股份制合作社,依托合作社,筹集资金,开发乡村旅游。一个产业薄弱、脱贫无望的村,现在成了一个人心顺、产业旺的“希望村庄”。
为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县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培育和引进大量能人大户,带动适合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县药办按照“培育一批新型主体、改造一批合作组织、规范一批经营章程、提升一批产业质效”的总体思路,采取“宣传引导、培育改造、规范提升、优惠扶持”等措施,培植壮大中药材产业经营主体。去年培植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5家,今年新增加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个。对贫困户新建中药材产业基地,我县以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中药材龙头企业为主体,签订产品合同,实现订单生产。并组建技术专班,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升全县中药材管理水平及产业效益。
能人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受益的是贫困群众。轻土坪村位于黄龙库区,农户均散居在山上。多年来,村民想脱贫既无资金又无项目,村支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龚飞的合作社成立后,就公开承诺,贫困户优先在药材基地务工,每天务工费100元。三年来,稳定在基地务工的贫困农民有26人。该村三组贫困户李保坤家有3口人,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读初中的女儿。他将12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获流转费3600元。此外,每年按4个月计算,可挣劳务费1.2万元。
建加工车间,上中药饮片生产线,提高中药材种植附加值,在合作社获利的同时,将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计划用3年时间,以农户土地流转和入股的方式,争取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龚飞说,“能带动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