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3月0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啃下脱贫硬骨头 走好绿色发展路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1日  查看次数:次  
□ 石濡华   金德阳    杜  兵

  麻家渡镇蛟龙村位于圣母山脚下,距集镇30多公里,地处偏远,林地面积41280亩,耕地面积2396亩,山场面积大,生态植被好,无工企业污染。流经本村的小河是谭家河流域发源地,村内流径15公里,向下10公里注入谭家河水库,而宝丰和麻家渡两个集镇10万人的饮用水取水地就是谭家河水库。
  2013年,蛟龙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户634人,占总人口1030人的61.6%,县国土局经5年帮扶,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底,该村顺利脱贫出列。新春时节,记者驱车60多公里,从县城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亲身感受县国土局生态帮扶在谭家河源头水源区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道路变宽畅 年货门前办
  “过去蛟龙村出村只有一条3米宽的土石路,每天跑集镇的只有一两台早出晚归的四轮车,要赶集得凌晨三四点就在路边等车。如果错过了,只有挑着百十斤的担子,步行十多公里到原牌楼乡政府(已撤并到麻家渡镇),再寻便车到宝丰或麻家渡镇赶集。”该村跑运输的田有礼介绍道:“现在好了,水泥路面扩宽到5米,路也平整了,车辆行驶稳当多了,错车也顺溜了。全村80%的户买了摩托车或三轮农用车,不少人还添了小轿车,再也不用在路边等车挨冻了。”
  说话间,迎面来了一辆装满日用百货和菜蔬果品沿途叫卖的四轮车,田师傅游刃有余地错开车:“以往在街上办年货,成袋子的水果和时令蔬菜堆在后备箱,等到了家,水果和蔬菜都被挤烂了。现在年货送上门,庄户人在门口就把年办齐了!”
村庄规划美 “晒秋”大报见
  顺着蛟龙村小河而上,沿河两岸田园如画。千亩田地,看不到一块是荒着的。据镇政府统计报表显示,蛟龙村连续4年粮食产量获得大丰收,“望天田”整理成“稳产田”,机耕程度大幅提高,亩均增收2成左右。
  驻蛟龙村扶贫工作队长、县国土局干部田友余想起往事,深有感触:“ 2006至2012年,我在溢水分局工作,6年间蛟龙村没得一户办理建房用地手续,就连在正房山头墙接偏厦的都少见。两条狭沟里绝大多数住户房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土墙房,年久失修,不少已成危房。场院内杂草丛生,田地抛荒大半,会挣钱有出路的陆续都搬走了,整个村庄荒凉破败。比比现在,变化大得不敢想。”
  沿途十多个土墙瓦屋的老院落通过危房改造修缮一新,300多间旧房重新焕发生机,引得不少城里人进村来赏景采风。路过二组黄臣洲家,他拿出首个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3日)的《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激动得合不拢嘴:“哈哈,别看我长得不咋样,去年秋收时,我在屋檐下挂晒苞谷坨子,被城里来的人拍到,没想到第二天照片就上了大报!”
  沿途8个适度集中的新建安置点,整齐划一、粉墙黛瓦、上下两层的庸派建筑民居呈一字排开,显得分外洋气。“多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前来参观蛟龙村的集中安置房。”驻村第一书记、国土干部禹继宏指着芦池沟口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的一栋楼作了详细介绍。
  楼房共五间二层、每间25平方米的庸派小洋楼,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室内外装修一新。厨房和猪圈分户隔开建在楼房后面,院后地势平坦,缓坡边做有牢靠的护岸,房屋不受滑坡泥石流威胁。院前用于收晒粮食的晒场与通村水泥路贯通,场边还安装了结实的凉衣架。
  集中安置点清水、污水分开排放,清水可直接排到小河,污水集中收纳,经美人蕉过滤池滤清后再排到小河。清洁环保的山泉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室内厕所装上了环保便池,便槽安装在室内,三格沉淀的化粪池主体安放在室外。粪便经三格沉淀过滤后,液体收纳到过滤池集中处理,再排到小河;发酵后的粪渣定期清理,用作有机肥料浇地,种植绿色蔬菜。
  在集中安置点的一端,另建70平方米三用堂,可用于召开会议或开展公益活动。公厕和垃圾池离生活区15米外。
  原本分散居住6户10名贫困人口不用出一分钱,自带家什于去年5月入住新房后,旧房拆除腾出旧基8亩,复垦成农用地,用于县里换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指标,指标在外易后,收益再用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考虑全村垃圾外运到城郊填埋场路途遥远,由环保专家指导,在远离水源、避风防渗漏的山边缓坡地选址建水泥垃圾填埋池,定期将全村8个垃圾池垃圾清运进池,进口用薄膜覆盖,再用预制板压实。待垃圾堆满池后,上面覆土,栽植速生刺槐树苗。
山头统起来 林特效益显
  4万多亩林地资源无疑是蛟龙村得天独厚的山场资源,抛去2万多亩荒坡和峭壁,土地到户时为每户划定了百十亩薪炭林,还象征性地把7000多亩宜林树扒贱卖给35户村民,这样村集体掌控的公益林面积仅剩5000多亩。
  这些贱卖的林扒,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看护成本高,村民买过手后,基本上不管不顾,多年也没见有啥经济效益。村委会与县国土局驻村工作队商议,先征得林业部门同意,分头做通每户思想工作,再按“本金+存款利息+管护费”的模式对他们进行足额补偿收回林权,这些农户爽快地与村集体达成了“退出”协议,村集体公益林面积从5000多亩扩大到1.4万亩,按国家给予的12.75元/亩公益林补偿标准,块头资金不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天保工程”适度发展茶叶、核桃、板栗、猕猴桃等多种生态林特经济找到了基地和项目资金。
  考虑到我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生态功能区,蛟龙村先后谢绝5家规模养殖禽畜企业在村内投资建养殖场,“大规模禽畜养殖不但会破坏当地的生态植被,禽畜粪便难以降解,可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成为共识。
  为了做到护林专人专责,村上按照区划,从精准扶贫对象中挑选8名身强力壮、责任心强、敢于碰硬、车辆必经门前的村民担任护林员,行使“春季补植树苗、夏秋防范野猪毁坏庄稼、冬季森林防火及整治私伐盗采偷运竹木”森林联防护林工作职责。
  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开放式灶堂和炉堂做饭、取暖的方式也得变一变。县国土局专门请来技术员推行虹吸式灶体和炉体,通过先试点后铺开,越来越多的村民更换成了虹吸式灶体、炉体。为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上把60多种影响生产生活环境的行为写进了村规民约。
  为更好地发挥林特效益,村上成立了“蛟龙观”牌百花土蜂蜜、聚宝盆养殖和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土蜂蜜,县里按50元/箱的标准扶持贫困户制作蜂箱, 53户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养蜂达1300多箱。为退耕户免费提供核桃、无性系茶苗,为养殖户提供猪、牛、羊、鸡种苗、栏圈建设专项资金,多次请来专家为养殖户、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林特经济效益初见:去年,专业合作社共销售原生态土蜂蜜8000多斤,山核桃15000斤,出栏分散养殖的食用肉牛251头、羊810只、猪623头,种养业为每个贫困户平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
局村结硬对 共担“河长”责
  2015年春,按照县里安排,县国土局负责麻家渡镇6个贫困村帮扶工作。在选派工作队长时,年富力强的国土局副局长田友余主动请缨,要求到驻集镇最远、生活环境最差的蛟龙村任精准扶贫工作队长,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乡镇土管干部禹继宏担任蛟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在县国土局的极力推举和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审查后,挑选出住在山垴上开店跑出租车、责任心强的张光荣出任村支书。
  面对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工作队的信任,张光荣毅然放弃年收入十多万元的门店生意,拿着每年3.5万元的村级主职干部薪酬,成为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为使国土局争取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将好的思路付诸行动:新修通村到院路7公里,改造危岩路障12处,整治河道12000多米、硬化田间路3000多米、浆砌堰渠4500米、架漫水桥涵管12处,拦河桥闸5处,新建山泉自来水塔两个,垃圾填埋场一个,新建了村委会服务中心、卫生室、茶叶加工厂、农村淘宝服务站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改造老茶园200亩,新建无性系茶园1200亩,建核桃基地800亩,成立了‘百花’土蜂蜜、‘聚宝盆’养殖和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蛟龙观’牌百花生态土蜂蜜商标。”面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张光荣条理清楚,坚定自信:“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的优势,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建立畅销网络,将集中收购的放心粮油、山野菜、土鸡蛋,猪牛羊肉、土蜂蜜等30多种绿色农产品投向市场,并通过农村淘宝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有国土局给我们作后盾,5年整合资金达1500万元,使蛟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何评价精准扶贫工作,上一任村支书张兴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镇上为我们村配了好班子,帮扶思路清,干劲足,有作为,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群众心气变顺畅了,党群关系变密切了。”
  “群众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也要脱贫,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得上来。”面对脱贫后如何与村上续好“不脱钩“文章,县国土局局长陈国华胸有成竹:“竹山县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之一,我们有义务从洁净小河水质上做起,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与村支两委一道,共同履行好谭家河水源区‘河长’之责:倡导村民争做守法纪、爱环境、讲卫生的好公民,通过养成教育把村规民约变成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选好‘田长’、‘路长’、‘林长’,管护好新修的路、岸、渠、堤、管、网等硬件设施,延长固定设施使用寿命;教育群众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帮扶成果和生态优先发展机遇,调整好产业发展方向,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守住圣母山山头,护好谭家河源头,为河水清流尽到应有之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