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9日,央视《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决胜贫困——来自扶贫一线的报道》,选取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直播点,以记者在现场的方式,报道各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攻坚克难,打好脱贫攻坚战。竹山县柳林乡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报道点,央视记者来到柳林乡公祖村,探访十堰驻村女干部、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金梅,报道了她5年来在精准扶贫中的担当与作为。为进一步宣传好金梅的扶贫事迹,县新闻办记者近期再次深入采访,今日竹山报、网、微媒体平台将持续宣传金梅感人故事,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继续勇于担当、奉献力量。敬请关注!
3月4日,记者随车来到柳林乡公祖村村委会,一进村委会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五个鲜红大字——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汉江师范学院校驻柳林乡公祖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金梅的驻村帮扶工作理念。
5年来,53岁的金梅一心一意扎根在离家300公里外的公祖村,为贫困百姓服务,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十万余字的入户走访笔记,记录贫困群众的点点滴滴
来到金梅的办公点,看到她正在全神贯注的完善走访入户笔记。翻开她的驻村工作笔记,首先看到的就是“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几个字。
“早上8:30出发,一天共走访了6户。步行山路7个半小时,山高路陡不好走,走的有茅草小路、三轮车土路。走访过程中有累、有同情,也有喜悦和愉快。总的来说,这6家都很勤劳、善良、厚道,就是山高地偏,再加上思想保守,脱贫致富难。”……这是金梅入户走访笔记,点点滴滴都能看出她驻村帮扶工作的艰辛与汗水。
自2014年10月以来,金梅坚持“五天四夜”工作机制,坚持每天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产业规划、家庭困难,以及脱贫致富的规划等,并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我已经用完了5本驻村帮扶笔记本,前前后后大致做了10万余字笔记,将我在公祖村驻村帮扶的工作经历和贫困户的情况原原本本记录。”金梅说。
17万余公里的道路里程,走遍三河片区的山山水水
“乔兴喜,你开车搞慢点啊!”金梅对公祖村4组村民乔兴喜说。公祖村三河片区山高路陡,可谓是山路十八弯。金梅每次进村入户,最担心的就是村民们骑摩托车、驾驶三轮车的安全出行问题,只要遇到就会大声提醒。
公祖村位于大巴山深处,十堰与重庆交界处,海拔高达 1600米左右,是我县地处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距离金梅的家300公里,山路崎岖难行,每次从家到公祖村单程就要花 5 个多小时。同样,从金梅驻村休息的地方到三河片区村民家,最远的距离是26公里,很多村民都住在大山上,车难行,只有步行上山。
“我最多的时候一天走了 9 户,我的手机上显示的距离是 28公里。 ”金梅说。驻村帮扶以来,金梅往返于十堰市区到公祖村、村委会到村民家,反反复复,日积月累,她乘坐的公车已经在扶贫工作中行驶了17万余公里。车的行程是可以计量的,但是金梅每天步行入户走访的距离是无法计量的,因为这是她与贫困户的“零距离”。
“三心”工作法,拉近她与贫困户的距离
“刚刚来到公祖村三河片区的时候,我通过实地走访入户发现该片区山大人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十分困难,我心里感到十分惶恐,怕完成不了组织交给我的任务。”金梅说。
5年来,金梅通过不断的走访入户,不断地学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驻村帮扶工作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带领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强。现如今,金梅对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熟悉了,哪家有几口人、什么原因导致贫困,都熟记于心。不仅如此,打交道的时间长了,村民们家里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和矛盾纠纷,都向金梅诉说、找她解,真正成为了贫困百姓的贴心人。
“我做扶贫工作最大的体会是,对老百姓要耐心、细心、热心,从内心深处尊敬老百姓。只有这样,我与他们之间才会没有隔阂,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金梅说。
评 论:金梅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着最平凡的驻村帮扶工作,用最朴实的行动一天又一天的去了解贫困百姓的所思所想,解决贫困百姓所盼所难,真正将贫困百姓当成亲人,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当成主职主业。借用金梅的一句话:“是什么让你远离家庭,抛家弃子?是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