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荣东:脱贫致富带头人
尹荣东,大溪河村四组村民。尹荣东是全家的顶梁柱,承包土地13亩,全靠种地维持生活,去年种植玉米10余亩、魔芋7亩,养猪5头。生活中他是一个遵纪守法发的好百姓,经常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劳作中不畏艰难,不怕劳苦。2014年发展猕猴桃3亩并积极按村委要求布桩拉网;2018年全村规模化发展茶叶,在其他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率先发展茶叶5余亩,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尹荣东在带领群众致富和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较好地发挥着模范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党龙中:自学技术走上脱贫路
党龙中,官渡街四组居民。该户家庭7口人,2014年因缺乏资金被纳入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2017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了一家人“住”的问题。党龙中常年在家附近务工,供两个女儿读书。2018年,党龙中发展食用菌22440棒,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食用菌种养技术,发展茶叶3.46亩,养猪6头。“党的政策好啊,在产业奖补政策的帮扶下,在镇村干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光荣的脱贫了”党龙中动情地说。
陈飞:不等不靠激发动力
陈飞,三吉村一组村民。家庭人口6人,2014年因居住环境恶劣、因病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经自身努力和政策帮扶顺利脱贫。
在三吉村说起“铁杆烟农”不得不说起陈飞,自从官渡开始种烟开始,陈飞就坚信这是一个富民产业。他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对种烟的技术虚心学习,烤烟的质量一直位于三吉村前列。因家庭负担重,陈飞卖完烟叶后,又外出务工。他算了一笔账,打工两个月又能增加近万元的收入。在脱贫的道路上,陈飞不等不靠;在激发内生动力上,陈飞处处带头。
黄朝意:多种经营迎希望
黄朝意,马玉河村村民。该户家庭6个人,父母2人都是高龄老人,儿子儿媳在外务工,黄朝意和妻子徐云青常年在家务农,照顾老人,维持家庭。2015年,黄朝意在医院被检查出患有胃癌,于2015年因病被评为贫困户。
在政府的产业政策引领和镇村干部的大力宣传下,该户大力发展产业,跟着政策走,夫妻2人种植烟叶15亩,魔芋蔬菜5亩,养猪、养鸡、养蜂等等。2018年,黄朝意找到村委会说,“要不是时间不够,我还准备发展食用菌产业呢”,眼神之间流露的尽是信任和希望。
周正刚:烟叶走上致富路
周正刚,现年41岁。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当年在镇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开始种植烟叶25亩,实现收入4.5万余元,除去当年投入1.5万余元,净收入3万余元。
“烟叶产业给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于是我坚持年年种植,从未放弃过,日子越过越红火”,周正刚高兴地说。2017年桃园村发展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周正刚又主动报名参加并兼任旅游表演服务队队长一职,去年底从中获得收益1.5万余元。2018年底村支两委号召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周正刚主动申请种植食用菌4000棒,现已出菇。
王明书:传统手艺助脱贫
王明书,现年56岁。王明书原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幼学习传统木匠手艺,在村内小有名气。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做木活也难以维持家庭生活。王明书因缺乏资金于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初期,他经常对邻里说“党的政策好,但不可能一辈子依靠党的政策生活,要想富裕还得靠自己的双手”。王明书利用自己的传统手艺制作木椅,于2018年兴办了木椅加工作坊,并扩大了生产规模,年收入达3万余元。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于2018年光荣脱贫。
王学兵:种植烤烟脱了贫
王学兵,现年73岁。说起新街村王学兵,村里群众都会说:“人家老王是个勤快人,老两口60多岁了,自己在家种烤烟20多亩,一年就挣了好几万”。2015年,在镇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烟站技术员的指导下,王学兵发展烟叶30余亩,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王学兵发展烟叶脱贫了,当年在全村传开了,第二年便带动了全村10余户贫困户发展烤烟种植产业,也为新街村产业发展树立了先进典型。
林洪贵:带头致富 甘于奉献
林洪贵,现年65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林洪贵每次到村委会开完党员会后,就在院子里开始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贫困户,他没有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发展产业,家中养有猪、鸡,2018年发展茶叶2亩。虽已年过六旬,林洪贵平时还在小河村境内打零工增加收入。林洪贵还是小河村象家湾安置点的管水员,不论什么时候老百姓没有水吃了,只要喊一声,老林都会第一时间到户解决问题。
王沛成:勤劳创造幸福生活
王沛成,现年51岁。作为贫困户,他不等不靠,凭借国家政策支持,在家里喂了5头猪、6头牛、100余只鸡,种了十余亩庄稼。2018年底,王沛成与父亲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砍伐山竹增收两万元。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告诫家人,不能整天都依靠国家帮扶,那不是常事,只有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自己心里也踏实,富的才光荣。
刘厚安:生态养殖养出新天地
刘厚安,楼房村三组村民,2014年因病、缺技术被纳入贫困户。刘厚安身体不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儿子、儿媳又有听力语言残疾,家庭负担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厚安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利用了山场资源,干起了生态养殖,养猪数十头、山羊10余只。此外,刘厚安为人老实、群众评价好,主动向需要帮助的群众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