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9年04月03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星河畔战犹酣——双台乡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3日  查看次数:次  
  双台乡是我县五个深度贫困乡之一,14个行政村、共5915户17646人。2014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2414户6803人,贫困发生率37.8%。经过3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2018年系统存量2764户7765人,(其中脱贫1671户5460人,未脱贫1093户2306人)。
  易地搬迁挪穷窝  贫困家庭安居乐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台乡高度重视,严守“三条红线”,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共投资1.12亿元完成易迁房屋及教育、卫生等必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50户2989人,实现了应搬尽搬、应拆尽拆,拆迁复垦面积达到269.26亩。坚持“三个同步”,完善易迁户的菜园、杂房、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安置点的道路、饮水、供电、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布局规划易迁户的香菇、茶叶、药材等后扶产业,实现搬迁和脱贫同步。
  精准脱贫大家帮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接触联系广、沟通协调强的优势,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县乡共28家单位对14个行政村包保实现全覆盖,动员639人对2764户贫困户全覆盖包保,其中市县工作队成员286人,乡村干部248人,乡贤能人105人。
  强基固本厚底蕴  民生工程主担当
  自2018年实施“3310”工程以来,紧紧围绕易迁户增收新建扶贫车间5个,建成扶贫作坊115个,带动贫困户147人就近务工就业。全乡共有44家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965户2981人,保证每村至少有合作社3个;共建成安幼养老中心3个,集中安幼75人,集中养老175人。其中投资600余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投资1350万元扩修硬化南茅路13公里,投资430万元改扩修水关路7公里,村组院公路完成率达到95%;投资180万元新修罗塔旅游路;投资266.24万元完成生态补偿扶持项目;投资140万元续建村党群服务中心;投资600余万元推进茅塔等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综合楼及运动场建设;投入750万元建成了全县高标准、软硬件先进、可容纳120人的敬老院。
  扶贫产业促增收  稳定脱贫硬道理
  按照长短结合、种养互促的原则,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等扶贫主导产业,新建茶园1500亩,管护老茶园2500亩,带动贫困户620户1943人;新发展香菇93万棒,带动贫困户237户866人;新发展山银花、白芷、虎杖等中药材2000亩,同步管护原药材基地3000亩,带动贫困户770户2019人;协建光伏电站2座,带动贫困户901户2625人,主导产业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28户7453人,完成无产业户产业对接293户。巩固提升传统种养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核桃4500亩、烟叶1000亩、郧巴黄牛0.2万头、山羊1.5万只、郧阳大鸡15万只、牲猪7000头,长、中、短结合的脱贫产业格局已逐步形成,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
  精神脱贫补短板  内生动力得激发
  全乡评出“十星级”农户4411户、身边好人11人,产生县级十星示范户13户、精神脱贫示范户10户,组织社会扶贫关爱498户,涌现出一大批脱贫致富典型;组织市级以上扶贫宣传用稿23篇、县级扶贫宣传用稿125篇,为精神脱贫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身边典型示范,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方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使全乡上下呈现出学先进、赶先进的的浪潮。


“我要脱贫”光荣榜

张阳春:古稀老人的致富路
  张阳春,住双台村四组,是一位74岁的古稀之年老人,家中有一位75岁的丈夫和一个54岁未娶妻的儿子。由于家中三人年龄较大,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后,在县工会和乡村干部的帮扶下,在2016年依靠亲朋好友建起二层楼房,享受到3万元补助。喂养生猪4头,喂养耕牛16头,喂养山羊5只,当年获取1.1万元的产业奖扶资金,创收达2万余元。同时,利用6亩耕地,精心耕种,庄稼可收入6千元以上,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近两年依靠几亩土地和喂养生猪、山羊、耕牛彻底摆脱贫困,创造了古稀老人巧脱贫的典型。

袁玲:主动作为求发展
  袁玲,住关沟村一组,2015年评为贫困户,2016年,夫妻俩开始建房,申请危房自建补贴三万元政策。2017年,袁玲养起了牛、羊,扩大了猪、鸡养殖规模,养起了蜜蜂,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种起了洋芋,仅2017年袁玲家就获得种植奖扶资金8500元,于年底主动要求脱贫。2018年,我县再次在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袁玲经过市场分析,筹到10万启动资金,流转土地64.5亩,种植药材白附子,当年获得奖扶资金3万余元,预计到2019年产值预估获利10万以上,成为带领家庭脱贫致富的女能手。

徐之丹:弱女子苦干巧脱贫
  徐之丹,住茅塔寺村二组,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但徐之丹不等不靠,依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走脱贫之路。2015年她到县城开了一家面馆,2016年回家后她想到种植山野菜,于是让丈夫联系县寿康永乐集团帮助销售,自己在家种植了30余亩山野菜,每天保证将种植的山野菜按时送到超市,一年下来纯收入超过1万元。去年,徐之丹在农忙之余又到双台菇木源合作社打工,一天工作时间在9个小时左右,工资收入达到7000余元。徐之丹吃苦耐劳,在家孝敬公婆,在外和睦邻居,她家于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吴公青:不等不靠谋发展
  吴公青,住罗家村三组,2014年评定为贫困户。吴公青不等不靠,选择了烤烟产业,仅2018年发展烤烟37亩,实现毛收入10多万元,带动本村贫困户13户30多人,帮助贫困户收入40000多元。计划今年烤烟种植面积50亩以上,带动4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吴公青及妻子发展传统的种养殖产业,每年种植水稻1.5亩,玉米3亩,红薯0.5亩,蔬菜1.5亩,养殖生猪2头,鸡50只以上,收入万元以上,实现全年五万元以上的收入,成了全乡脱贫劳动模范代表。2015年、2016年均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脱贫之家。

盛雄兵:顶着病痛也要脱贫
  盛雄兵,住向山村二组。2012年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晚期,用药物来维持生命,不能干重体力活,他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先是把父母接到身边生活在一起,而后,他把妻子郝龙春送到竹山嘉麟杰服装有限公司进行培训,每月工资可达到3千元以上;2016年,他租了4亩土地,加上自己的1.3亩地,实行粮药套种,光粮食就收了一万多斤,喂了6头大肥猪,卖了1万多元钱。2017年决定修建2层楼房,为了省钱,他顶着病痛,挂着造屡袋即当木工、又当泥瓦土,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两层楼房拔地而起,实现了他的脱贫梦。 

明锦华:依靠山场搞养殖
  明锦华,住渔塘村三组,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他利用原居住地山场大、人口少、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养殖脱贫致富。2016年,他凑了一笔钱,买了山羊和耕牛,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活,从此,明锦华一门心思搞养殖,他认真学习牛羊的养殖技术,每天天刚亮就准时起床,给牛羊备料、添食、喂水、清洁圈舍,2017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享受产业扶持最高1.8万元。现在喂养耕牛20头,山羊100余只,2018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

沈必涛:精“养”蓄锐快脱贫
  沈必涛,住青山村四组,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根据当地的土质,他发展了1亩天麻,0.5亩名贵药材“七叶一枝花”,种植高山洋芋和玉米,另外他加入了德平养殖郧巴黄牛专业合作社,每年分红1800元,5亩核桃基地已见收,通过政策奖扶和自身的努力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以上。同时他还享受到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宽敞明亮的安置房,水电路均通,配套设施齐全。

黄朝兴:花香蜜自甜
  黄朝兴,住吉阳村四组。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他制作蜂箱10箱。当年9月,蜂糖获得丰收,总计取糖150公斤,仅此一项创收就达15000元。2015年以后,他养蜂50箱,取糖750公斤,单项创收达45000元。现在增加了发展猪、牛养殖产业,同时开设了酿酒作坊,用酒糟喂猪喂牛,猪、牛长得快又壮,也创造了较好的效益。目前,他养猪8头,养牛3头,创收达30000余元。

  罗吉梅:打好脱贫组合拳
  罗吉梅,住普渡村一组。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罗吉梅不畏艰难,打好家庭致富组合拳。2016年自筹资金改变了居住环境,获得了3万元奖扶资金。2016年看到当地缺少餐饮业服务,于是决定利用自建房,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同时精心耕种3.5亩土地,喂养2头牲猪,让丈夫外出务工,每年可挣回4万元左右,2016年脱贫出列。

陈明锋:讲信誉走出幸福脱贫路
  陈明锋,住界岭村三组,2014年,陈明锋经过评议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陈明锋通过贷款、亲友筹集等方式,购置了一辆二手卡车,跑起了运输。由于他吃苦耐劳、讲信誉、生意很好。到了年底,夫妻二人一结算,毛收入居然达到了10万元,成为双台乡远近闻名的“运输大户”,彻底摘掉了贫困帽,现己在双台集镇上购置了一套房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